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院長王振民 光明網記者李政葳攝 剛才各位談到的網絡上黃色、暴力恐怖信息危害社會,這是網絡的一個問題。 還有一個問題當然不是法律能解決的,現在網絡發展使很多學生從小學、中學、大學天天掛在網上,每一天除了睡覺吃飯,甚至吃飯的時候也在看手機,學生頭腦大部分時間都在接觸各種各樣的信息,就是看看故事,看新聞,玩兒網絡游戲。如果一個人的頭腦每一天除了睡覺都在接觸信息的話,這樣的人很難成為人才。 一個美國的教授說,未來世界屬于哪些人?少上網或者根本不上網但是天天看書研究問題的。 今天有很多媒體在,我也呼吁一下,以前有個說法“知識越多越反動”,這句話有一點過分,但是并不是說一個人接收的信息越多越好。很多獲得諾貝爾獎的人知識面非常窄,你不需要掌握那么多東西,你要真正地做嚴肅的科學研究。特別是對中國的下一代,應該是用網絡,而不是被網絡利用。 怎么規范網絡空間我提幾點建議:四中全會提出全面依法治國,關于網絡的法治建設也應該有一個總體規劃。依法治國的總體規劃包括現實世界和網絡世界,但是網絡世界需要我們網信辦在這方面有一個總體的引導,提出建設的總目標、總任務、時間表、路線圖,從立法、執法、守法、司法各方面有一個總體的考慮。 第二個建議是我們在網絡立法方面,我感覺目前比較迫切的還是有一個類似于基本法的法。我們講依法執政,依法行政,我們的依法治網的法在哪里。打個比方,法律是行政機關的“營業執照”,我們管網絡空間也要有“營業執照”,這就是法律。通過立法授予我們管理網絡的職權,這個法是應該有的。 第三個建議是要加強法治建設,法律制定后,執法司法要配套,非常重要的是網上的法治意識要傳播。如果有一個網絡法治建設總體規劃出來后,還要加大對網上的法治宣傳。網民要有法治意識,這比現實世界的法治意識更需要,更迫切。法治思維不僅僅是對黨政機關領導干部,對網民和普通老百姓來講也需要有法治意識。 第四個建議是關于在中國開展網絡法治建設也要考慮有國際視野。網絡空間畢竟是一個新生事物,相比現實世界也就是二十年左右的時間,很多國際規則不確定,要通過中國的網絡法治建設來推動國際網絡世界法律秩序的建立。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網絡國家,擁有最多的網民,在建立國際的網絡秩序方面應該發揮主導作用,要有國際視野。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