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靈巧通信試驗衛星在軌運行示意圖。 清華大學—信威通信空天信息網絡技術聯合研究中心供圖 沙漠海洋全面覆蓋 服務全球移動互聯 “靈巧”將開啟中國“銥星”時代(熱點解讀) 本報記者 趙永新 趙婀娜 26日,清華大學與信威集團聯合宣布:我國首顆低軌移動通信衛星——靈巧通信試驗衛星(以下簡稱“靈巧”)已完成全部在軌測試試驗,工程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業內人士稱,這顆“民營”衛星的試驗成功,不僅標志著我國低軌移動通信衛星技術取得重要突破、為建設星座通信系統邁出關鍵一步,也開創了民營企業與高校協同創新、參與航天通信事業的新模式。 面向國家戰略需求,民企與高校共同試水航天通信 據介紹,靈巧通信試驗衛星重約130公斤、在高度約為800公里的太陽同步軌道上運行。 據悉,地面移動通信系統只適于在人口較為密集的區域使用,對于地球上大部分人煙稀少的地區則使用困難。為實現在地球上任何地方的即時通信,自上世紀90年代后期,美國先后發射了上百顆低軌移動通信衛星,組建了包括銥星、全球星在內的星座通信系統,并在商業和軍事等領域廣泛應用。 然而,由于沒有自己的低軌道通信衛星,目前我國80%以上陸地面積、95%以上海洋面積的通信網絡覆蓋仍然面臨難題,漁民出海、遠洋航行、山區林區作業尚無廉價而有效的通信手段。因此,通過自主創新,建立自主可控、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的星座通信系統,已成為我國迫在眉睫的戰略需求。同時,星座通信系統需要有數十顆衛星聯合“作戰”,才能實現通信的全覆蓋。因此,建立星座通信系統不僅投資巨大,而且技術難度大、風險性高。 面對巨大的國家需求和諸多現實困難,2010年10月,清華大學和信威集團聯合成立了“清華大學—信威通信空天信息網絡技術聯合研究中心”(以下簡稱“聯合中心”),啟動了“靈巧”研制工程。該工程以開展通信小衛星創新設計和低軌移動通信創新技術試驗為主要任務,實現星載智能天線、星上處理與交換、天地一體化組網、小衛星一體化集成設計等多項創新技術,為支撐發展星座通信系統打下基礎。 |
相關閱讀:
- [ 10-21]偽基站冒充通信客服發詐騙短信 市民要提高警惕
- [ 10-21]中歐化解無線通信爭端幕后
- [ 10-20]樸槿惠出席國際電聯大會 呼吁消除信息通信差距
- [ 10-15]斯諾登“良心建議”:棄用谷歌臉書 選加密通信
- [ 10-08]云南景谷縣通信基站全部恢復 震區通信持續平穩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