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美國本土大型跨國公司頻頻出手并購較小規模的海外企業,這一現象已經引起了美國政府的高度關注,并開始醞釀出臺相關法令,禁止美國本土企業為避稅外遷,即所謂的稅收倒置行為。 從本質上講,稅收倒置是企業在國際范圍內的避稅行為,是企業追求經營利潤最大化的體現,也是資源全球配置的一種現象。企業稅率上的國別差異,為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稅收倒置行為提供了制度空間,同時也成為跨國投資的額外收益與重要誘因之一。對美國國內資本來說,向海外轉移可實現降低經營成本、獲取更高盈利水平的目標。 美國政府如今出手控制稅收倒置,可能有助于美國再工業化的進程,有助于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也有助于穩定稅收以支撐現行的高稅收、高消費的宏觀經濟政策。然而,美國一直是全球資本輸出與輸入大國,控制稅收倒置勢必會影響全球資本流動的格局。目前,新規尚未出臺,大型跨國企業為規避新規的限制,已經開始加速并購的步伐。新規出臺后,勢必抑制跨國并購,影響國際資本流動的穩定性。這一政策的預期效果,已經在相關產業的公司股票價格的大幅波動中體現出來。 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背景下,技術與市場因素在吸引資本流動中的作用正在弱化,相對而言, 制度因素所創造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具有吸引力。制度變革的滯后,體現了國家競爭力的減弱,而控制稅收倒置,則成為制度層面上管理資本跨國流動的一種消極補救措施。 控制稅收倒置,實際上是以制度手段來約束美國企業的海外投資行為,必然的結果是造成美國本土資本的容留,提高其國內資本的充裕程度,降低融資成本,并間接削減對境外資本的需求,同時也將削弱境外資本在美投資的競爭力。由于擔心收購美國本土企業可能會逆向形成稅收倒置局面,并且會被納入美國政府的管控視野,這將降低跨國企業對美國的投資熱情,弱化美國國內產業結構調整的機遇。 美國的經濟目標與其稅收制度發生了矛盾。解決這一矛盾的關鍵在于改革稅收制度,解決高額企業稅問題,對宏觀經濟政策目標進行調整,從而提高美國吸引外資的制度競爭力,減少企業規避高額企業稅的外流動機。如果不能從這一根源上解決問題,僅僅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企業還是會在新的法規框架下尋找新的避稅途徑。從監控避稅港到控制稅收倒置,顯示出美國已把打擊逃稅行為擴大到企業的趨利選擇,能否見效還有待觀察。 |
相關閱讀:
- [ 10-22]留美學生:造假的是方舟子而不是周小平
- [ 10-21]政府曬賬單就該有這樣的誠意
- [ 10-16]我市4大城市綜合體前3季入庫稅收近3億
- [ 10-13]反避稅1年貢獻稅收468億 不少跨國企業轉走利潤
- [ 10-10]漳州國稅:落實稅收優惠 扶持小微企業發展
- [ 10-09]人民日報:不讓財政資金躺在賬上“打呼嚕”
- [ 10-08]國務院:嚴肅處理違規出臺稅收優惠政策等行為
- [ 09-29]月銷售不足3萬元的小微企業 下月起免征增值稅營業稅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