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農村經濟不斷發展,農村集體的資金、資產、資源的規模也在不斷增加,但長期以來很多地方農村“三資”的管理不規范、不完善,漸成基層腐敗頻發區域。 記者注意到,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期間,全國多地對農村“三資”的管理問題推行集中整治,“三資”管理正步入有效監管軌道。 農村“三資”管理亂象重重 在一些農村,“三資”管理多年來缺乏統籌,亂象叢生。 有的村存在會計、出納不分家,賬、錢、權由村支書一人掌管;有的村集體資產往往流向村干部的關系戶,普通村民不知、不問、也問不了;有的村集體資源成為村干部自家資源,有多少、在哪兒、誰在用,都是一筆糊涂賬。很多農村上訪事件皆起因于農村“三資”管理混亂。 “比如村里的廠房租賃,有人托了關系,可能廠房就低價租賃給他了,有的甚至都租到了30年以后,吃掉了子孫飯。”浙江永嘉縣溪口鄉的一位村干部說。 農村的廠房、門面等資產的管理混亂,租賃價格不公開,口頭、長期、低價的合同的存在,明顯擾亂了農村經濟的發展。此外,農村的“三資”管理混亂還容易導致村民對村干部的不信任,疏遠干群關系,誘發不穩定因素。 “以前,村里廣場上新增了健身器材,會有人懷疑村干部是不是多買了一些拉回自家去了。”陜西高陵縣灣子鎮灣子村村民張大媽說。 也正因為針對農村“三資”有效的監管機制并不完善,很多農村矛盾由此而生。據統計,高陵縣近3年涉農的230起信訪件中,有217件與“三資”的管理有關,占涉農信訪總量的80%;發生在農村干部中的98起違紀違法案件,有85起都與農村“三資”有牽連。 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農村“三資”管理存在的問題亦較突出。今年8月,隸屬湘西的吉首市一名村干部在因貪污公款被查后,依然理直氣壯地反問:“我當村干部不就是為了撈兩個嗎,這怎么還違法了?”足見對農村“三資”進行有效監管,刻不容緩。 “‘三資’是農民關心的熱點,也是農村信訪的焦點,管理不好,就會成為矛盾點。落實群眾路線,必須通過清理農村‘三資’,給群眾亮出一本‘明白賬’。”州委書記葉紅專說。 |
相關閱讀:
- [ 10-28]湖南日報評論員:用法治為夢想護航
- [ 10-27]專找等紅燈車主搭訕搶奪 湖南籍4人涉嫌搶奪罪被捕
- [ 10-26]湖南華容縣公捕公判大會:讓嫌犯站在“囚車”上游街
- [ 10-26]湖南郴州公安一隊長禁閉期跳樓 曾臥底破傳銷大案
- [ 10-26]湖南華容多名嫌犯被掛牌子站囚車內游街引爭議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