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昆明沙壩營村6000棵樹一夜被砍 村民懷疑是地產開發商所為 10月26日早上,昆明五華區紅云街道辦事處崗頭村社區沙壩營村的陳英、王紹瓊和李興蘭得知,自家在福德山上的林地被人給毀了,往日給他們帶來收益的林木、果樹全都撲倒在地,地上還有些羊群啃過的痕跡。震驚之余,大家紛紛猜測這些樹木為何遭此噩運? 現場 果樹葉已經枯黃 3家人被毀的林地位于福德山半山,緊挨著長蟲山。29日,被伐倒的樹木還匍匐在泥地里。這片林地位于一個斜坡上,站在坡頂向下看,部分倒地的柏樹葉子依舊青綠,絕大多數果樹的葉子均已掉落在地,干枯蔫黃。只有少數栗子樹、楊梅樹的葉子還掛在枝頭,打著卷兒。整片坡地上到處都是樹干的淡黃色斷茬,至少都有小臂粗細。一些還未采摘的石榴、梨還散落在泥地里。樹底下還有不少蠶豆、豌豆的蔓。 王紹瓊撿起一個壓在一片倒地柏樹下的石榴掰開,鮮紅的石榴籽蹦出來,紅色的果汁馬上就把手指染紅了。腳下的泥地了,散落著很多黑色的羊糞粒,“附近有人養羊,很多果子、葉子都已經被羊啃了。”王紹瓊的女兒說,事情大約發生在26日凌晨0點到3點之間,“周圍的住戶跟我們說的,有兩輛挖掘機上來,挖不動的就人工砍。” 損失 暫時無法估計 王紹瓊的女兒介紹,自家的林地里有2500多株樹木,李興蘭家有2000多棵,陳英家有一千七八。除了松柏樹之外,還有不少果樹。“板栗、核桃、楊梅、櫻桃、蘋果,還有花椒。都是從小樹苗栽起來的,有20多年了。”李興蘭說,自家的板栗才剛收掉,除了樹木之外,林地下的空地上都套種了一些其他植物,還有一些中藥材。“樹下的葛根還沒來得及挖,原本是要等到冬天的,往年可以挖1噸左右。” 王紹瓊的女兒指著一株倒下的柏樹說,“林子里所有的果樹都是已經掛果的。我上網查過,像這樣超過10米,直徑二三十厘米的柏樹,要3000元一棵,所有的這些損失,我還得再去市場上跑跑,看看市價是多少,現在還沒辦法估算出來。”王紹瓊介紹,由于三家的林地都挨在一起,為了以示區別,她特地購買了水泥樁,拉了鋼絲隔在中間,樹下種了許多月季、茉莉,這些花連同自己看護林地的簡易棚旁邊養在花盆里的花一齊都被毀了。 猜測 拆遷公司所為 對于自家林地為何一夜之間遭此變故,幾位村民都表示,可能與旁邊的工地有關。在被毀林地一旁的矮墻后,是某地產項目的施工現場。記者隨即來到該項目部,并在項目部辦公室外墻上找到一份“工程部2014年10月值班表”,但工作人員表示項目經理杜春雨外出開會。記者撥通電話后,杜春雨表示,自己已經離職三個月,對此事件并不知情。隨后,記者向二樓監理辦公室一名工作人員詢問,該工作人員表示項目經理確實是杜春雨,10月份在職。 對于村民“此事是該項目合作拆遷公司所為”的懷疑,拆遷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員未予承認。但該工作人員表示,既然樹木已經被毀了,還是盡早與開發商商議賠償問題,“這片地已經是城中村拆遷范圍,早晚都是要占的。” 紅云街道辦 暫時不能確定肇事方 對于這起事故,紅云街道辦事處副主任詹少杰表示,在接到村民舉報后,街道辦已經就此詢問過附近房地產項目的開發商,及與其合作的拆遷公司,均被否認。 詹少杰介紹,被毀林地所在的地塊已被規劃在崗頭村城中村改造范圍內,早前拆遷公司已經就賠償問題談過,但未能與村民達成協議。“雖然是二期用地,但地塊使用還在協商中。”詹少杰說,因為地塊用途曾經有過變更,屬性較為復雜,目前已協同森林公安部門調查。“毀林的范圍、經濟損失、土地的權屬問題等正在厘清,雖然村民說有林權證,但并未向我們提交相關材料。這片林地在使用當初是否簽過合同,使用當時土地情況如何,面積、地貌等,只有村民提交了合法手續才能被認可。” 市林業局 砍伐樹木必須經審批 昆明市林業局工作人員表示,砍伐林木必須經過林業部門審批,即便是自家的林木也必須持證才能砍伐。如果林木面積較少,可直接由區林業部門審批,如果超過一定的面積,則必須上報市林業部門審批。 陳英向記者出示了一份林權證,內容為“經居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對我村居民小組原由集體經營的福德山等林場共壹宗地,采取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的形式,股份有效期30年,從2007年9月1日至2037年8月30日止。”證件顯示,陳英持有股份1份,發證單位為崗頭社區居委會。 |
相關閱讀:
- [ 10-27]海南遭遇連日暴雨 多市縣農田村莊受淹
- [ 10-27]夏威夷火山熔巖來勢洶洶 吞噬道路逼近村莊
- [ 10-26]海南多地強降雨導致村莊被淹
- [ 10-24]海滄區人大調研共同締造及村莊污水整治工作情況
- [ 10-22]農民愛書法 村莊飄墨香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