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盤點中東那些事:美國是中東麻煩制造者
2014-10-31 11:54:05?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瑜輝 |
分享到:
|
目前,各國政府已經強烈意識到“伊斯蘭國”(IS)的存在是一種嚴重威脅。之前敘利亞危機中一直采取“不作為”政策的美國總統奧巴馬,居然一改此前在“伊斯蘭國”(IS)問題上猶豫不決的態度,宣布與該組織處于“戰爭狀態”。繼9月8日開始對伊拉克境內的“伊斯蘭國”據點發動空襲后,美軍又在9月28日對敘利亞境內多個目標進行空襲,使原本硝煙彌漫的敘利亞戰場越發撲朔迷離。可以說,美國又回到了小布什“反恐戰爭”的起點,開始了一場新的前途未卜的戰爭冒險。其實,這場麻煩的制造者正是美國自己,美國要為 “伊斯蘭國”的興起承擔責任。 美國歷來自視為世界上最民主的國家,隨著美國全球霸權思想的急劇膨脹,美國一直以來都在世界各地指手畫腳。2003年對伊拉克發動戰爭就是美國實現全球霸權主義的結果。這次戰爭推翻了薩達姆政權,從根本上改變了中東的地緣政治格局,卻并沒有實現美國所希望的結果。戰后的伊拉克,步履蹣跚地按照美國設計的民主路線圖完成了制憲進程和議會選舉,但伊拉克的民主化進程并沒有按美國的意愿發展,反而從一場危機走向另一場危機,導致該國陷入政局動蕩,引發了一系列教派殺戮。戰爭把伊拉克變成了“伊斯蘭國”的前身--基地組織伊拉克分支的庇護所和招募基地。 2011年美軍撤離伊拉克后,留下了安全真空,這意味著伊拉克治安當局在沒有美軍參與的情況下,必須自己單獨承擔反恐安全防務。馬利基政府領導的伊拉克安全部隊未能有效地填補美軍撤離后留下的真空。美軍破壞了原有的力量平衡之后,造成暴力和恐怖主義加劇,讓蟄伏已久的恐怖勢力蠢蠢欲動,有機可乘。 美國中東政策的失敗,間接導致了“伊斯蘭國”組織的崛起。迄今為止,美國仍沒有明確的戰略來對付極端分子以及他們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建立的“國家”。美國所做的僅僅是,只要是反對派就支持,以此制造動蕩,讓戰斗繼續,但并不幫助反對派取得勝利。這樣一來,極端分子就趁機利用敘利亞沖突和伊拉克的宗派緊張局勢,集結了更多的戰斗力量,在有戰略意義的地區奪取并控制了比其它任何恐怖組織都多的地盤。 另外,“伊斯蘭國”的崛起也和美國對敘利亞的政策密不可分。2011年敘利亞發生抗議活動,并很快轉變為武裝沖突。沙特阿拉伯、卡塔爾和土耳其認為顛覆伊朗和真主黨(這兩者是他們的地緣政治對手)關鍵盟友的機會到了,于是開始向反對派武裝提供武器。隨著內戰的加劇,極端組織加入了戰局,參與打擊了世俗政權,并獲得美國及其地區盟友提供的大批資金和武器。由于美國等西方國家在中東展開干預行動,加上沙特和卡塔爾等地區角色的影響,“伊斯蘭國”和支持敘利亞人民圣戰者陣線這樣的極端組織一直在獲得資助。之前缺乏堅實群眾基礎的極端分子,在美國提供的物資支持下打造了庇護所,并對整個地區構成了威脅。這已引起伊斯蘭世界的深刻反思,到底誰要為“伊斯蘭國”的興起承擔責任,美國及其盟友只需照照鏡子就知道了。 奧巴馬對烏克蘭、加沙和敘利亞危機的處理,讓其對外政策在國內飽受詬病。目前,他可經不起新的挫折了,因為他的第二個任期即將過半,其政治遺產也呼之欲出。有分析師認為,美國在中東的介入力度越大,其面臨的壓力也會越來越大。因為他們已經承認,美國的中東戰略并沒有給地區帶來和平和穩定,那里正在不斷出現新問題。但可以預見的是,美國無法阻止中東的分裂趨勢,它所能做的就是努力限制這一趨勢的負面影響。(作者: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顧正龍) |
相關閱讀:
- [ 10-31]廣州市長:空氣指數再破200就帶頭坐公交上班 強冷空氣將襲中國中東部地區
- [ 10-31]強冷空氣將影響中國中東部地區 局地降溫可達10℃
- [ 10-25]日公明黨黨首對自衛隊參與中東掃雷再次表示否定
- [ 10-23]市領導會見中東歐采購團客人 加強與中東歐貿易合作
- [ 10-23]劉可清昨會見中東歐采購團 當"推銷員"推薦"廈門造"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