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武漢11月1日電 (楊天平 張薇 徐金波)世界雜技的“同質化”,成為第十一屆中國武漢國際雜技藝術節(以下簡稱“武漢雜技節”)關注的焦點。 長期從事雜技對外交流的中國雜技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紅說,當前全球藝術交流活動加劇以及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促進了東西方雜技藝術的廣泛交流與共同進步。但也帶來業內普遍盛行簡單的“拿來主義”,導致節目的“同質化”甚至雷同化趨向。她建議,雜技界應注重知識產權的保護,借鑒引進國際體操“首創表演者命名”的機制,保護創作者的熱情和知識產權。 作為一名長期進行節目原創的創作者,中國沈陽軍區前進雜技團團長董爭臻對“克隆”者深惡痛絕。他曾經以顛覆傳統視覺效應,將一套帶有“新圖騰”文化理念的“魔方系列”原創作品——《太空暢想》、《中國結》等搬上雜技舞臺,作品剛一問世,就被多位“克隆”者收入門下進行商演。 他說,越來越多的創新者,選擇一些能夠突破既有模式的創新辦法,將不同的藝術形式進行巧妙的“嫁接”,從而形成高端甚至是頂端的技藝平臺。鼓勵和保護原創作品,或是這種衍生的“嫁接型”作品,是防止“同質化”蔓延的一個有效支點。 雜技“抄襲”之風這些年也在國際上盛行。美國國際基石娛樂制作有限公司負責人保羅·貝朗格說,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雜技表演的場合越來越多,例如席卷美國、英國、印度、中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達人秀節目,幫助雜技走進公眾視野,同時也衍生很多抄襲現象。 他認為,為了提升和發展雜技表演,有些企業或個人花費巨資和時間,一些人則專攻抄襲,因此等同于竊用他人的時間和金錢。“這種做法是錯誤的,我們應該在受到其他表演者的啟發的基礎上,開發自己的產品,而非抄襲。”他強調。 對于雜技界的“同質化”,俄羅斯國家馬戲團團長瓦迪姆·加格洛耶夫則顯得十分淡定。本次具有95年悠久歷史的國家馬戲團帶來世界級的節目《俄羅斯抖桿》前來武漢演出。對于外界擔心的被“抄襲”或“克隆”,他表示這臺節目一般人難以“借鑒”,一方面表演者伊戈爾·斯騰卡,此前已表演俄羅斯抖桿節目長達8年之久,具備扎實的理論與表演基礎。另一方面這臺2013年首演《俄羅斯抖桿》節目,其中包含驚人特技——兩個節律三空翻,到目前為止世界上還沒有其他團隊表演成功過,在武漢他們將為觀眾獻上再創紀錄的三個節律三空翻。 兩年一屆的武漢雜技節是與摩納哥蒙特卡洛國際馬戲節、法國巴黎明日國際雜技節、中國吳橋雜技節齊名的四大國際雜技盛會。本屆雜技節于10月31日至11月6日舉行,有17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名國內外演員參加比賽演出。(完)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