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歐亞行:觀察總理外交的典型樣本
2014-11-02 19:31:59??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責任編輯:林雯晶 陳暉 |
分享到:
|
在默克爾的總理府檢閱完儀仗隊,在紅地毯的盡頭,默克爾微微笑,抬起右前臂,伸出大拇指——這是對李克強的一個贊賞?這個小動作饒有趣味。在默克爾領李克強去她經常逛的一個超市,李克強要去拿提籃,默克爾擺手制止了他,她自己熟練地拎上提籃,自然而然引領著李克強走上自己熟悉的逛超市線路。很顯然,無論你是否在意他們的職務,他們之間的關系是老熟人,是朋友。國與國之交往,私人之間的友誼,正是象征,不可忽略。 融洽與融合,首先是人與人之間的。而人與人交往背后的國與國關系,何為要旨?文明對話,才是關鍵。檢索李克強出任總理以來的出訪,經貿固是核心議題,但國與國之間,“不只是做生意,還有‘義’的存在,特別是多種文明如何相處”。一位外事官員介紹說:“李總理強調,首先是對別人文明的尊重。我們出訪,要多講對別人歷史的贊美,對別人的進步要肯定、對別人的幫助要感謝、對別人的困難要理解、對別人合理的要求要承諾、對別人的疑惑要解釋。”踐行這一理念的經典樣本,是李克強的非洲之行。 在意大利演講時,李克強回憶了今年5月他的非洲之行,當時尼日利亞動蕩,已有國家首相取消了參加在尼日利亞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非洲峰會,如此局面,去不去?李克強說:“越是這個時候,我們越要去!”所有的尊重,以及隨之而來的文明對話,前提是:行動以及勇氣。結果,非洲峰會李克強總理到會,成為最大亮點。 而且,李克強發表了重要的中國的“非洲觀”:“非洲是世界政治舞臺上重要的一極,是全球經濟增長新的一極,是人類文明多彩的一極。”李克強還補充說:世界上多幾個“極”,總比少幾個好。 李克強總理的非洲之行,值得琢磨。它所昭示的總理外交的李氏理念是:相處之道是根本,然后才是交易之術。經貿固是總理外交里的重點所在,在經貿之上,仍有大道存焉。由此而觀,才可綱舉目張。 在中國崛起,成為世界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動力源之一的時代,如何建立新的平衡并在這種結構之下同時建立與其他國家的友好相處,自是中國面臨的挑戰。從媒體的角度,總理外交的經貿合作項目,是被重視的焦點,但從國與國相處之道而論,與經貿合作并行不悖,同樣重要的是:“(國家之間的)安全合作、人文合作。”唯此,才是真正的友好相處。 中國崛起背景下,中國與世界各國的相處之道與合作之途,是真正理解總理外交的綱要所在。在此結構之下,觀察李克強總理的出訪,雖事務繁多,內容豐富多彩,卻也可以層次清晰。李克強此次歐洲之行,達成的第一份成果是《中德合作行動綱要:共塑創新》。這份綱要長達1.3萬字,110個條目,涉及工業、科技、農業、金融、教育、環保、城鎮化、醫療和社會保障等領域。未來5~10年里,中德合作范圍與方式,盡在此線路圖里。大國外交,尤其是總理外交在中國國家外交上的作用與價值,于此已有足夠明確的定位。這是我們觀察、理解總理外交的起點。 |
相關閱讀:
- [ 11-01]李克強與阿富汗總統加尼共同出席阿富汗問題伊斯坦布爾進程第四次外長會開幕式
- [ 10-31]李克強:攜手促進阿富汗及地區的安全與繁榮
- [ 10-31]李克強就解決阿富汗問題提出五點主張
- [ 10-31]李克強向首屆“世界城市日”致賀信
- [ 10-31]李克強:貧困或難短時消除 創造公平刻不容緩
- [ 10-30]李克強從“人”入手培育消費升級持久動力
- [ 10-27]李克強會見捷克總統澤曼
- [ 10-27]李克強:政府一切權力來自人民、源自法授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