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早已吻別高增長,而剛公布的中國經濟三季報顯示,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長7.3%,創22個季度新低。 但《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隨同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從企業看信心”采訪團深入多家企業調研后發現,不少企業家覺得,最困難的時候已過去,而背后的秘訣是腳踏實地做企業、降本增效促轉型。 吉利:“最困難的時候已過去” 10月底,本報記者隨行來到中國第一家民營汽車企業——吉利集團。在連續五年營業額和利潤增長后,作為民營企業翹楚之一的吉利汽車也碰到了些麻煩。 今年來,隨著汽車合資品牌下探,中國自主品牌汽車需求走弱,多數本土車企品牌市場銷量節節下滑,今年上半年中國品牌轎車的銷量比去年同期下跌15%。在這一背景下,根據吉利汽車2014年半年報,上半年吉利汽車總銷量也比去年同期下跌了約29%,隨之帶來的是上半年營業額(約102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約32%。 除了國內市場受到影響,吉利汽車主要出口市場——中東和東歐地區的政局及社會不穩,也影響了吉利的出口汽車銷量。 吉利汽車公關總監楊學良告訴記者,吉利汽車業績波動與去年公司的轉型升級有關。 “轉型有兩個方面,一個是產品的升級轉型,此前我們的汽車產品相對有點老化,今年新產品推出的節奏慢一些,但下半年已經開始跟上。”楊學良說,“另一個是配合品牌提升的渠道整合工作,即把原來3個子品牌的渠道整合成一個吉利汽車的渠道,這也是優化調整的過程。” 經過這一系列的調整,楊學良對企業發展充滿信心,因為吉利有全新的車型已投放市場,有全新的品牌打造計劃,渠道的優化整合也取得了成果,包括和沃爾沃聯合研發可拓展的模塊化架構(CMA)項目,預計2016年會下線,這些會幫助吉利的產品品質有個質的飛躍。 吉利收購的沃爾沃汽車上半年銷量和業績都出現增長,沃爾沃對吉利的反哺開始,將助力吉利發展。下半年來,隨著新車型的投放,吉利汽車銷量也逐漸回升,月銷量降幅縮窄。9月份,吉利汽車總銷量近4萬輛,比去年同期降低約9%,是今年以來銷量最高的月份。 吉利集團副總裁和銷售公司總經理孫曉東說,吉利“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去”。 東方希望:明年投資已不需銀行貸款 比汽車所面臨的形勢更嚴峻,今年鋁行業很不景氣,但鋁業巨頭東方希望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東方希望”)卻能逆勢而上。 東方希望董事長劉永行對記者說,鋁行業是中國所有行業中最困難的一個行業,但是今年東方希望取得了不錯的效益。 他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東方希望目前每個月的凈利潤和折舊費合起來可用于投資的資金超過了5億元,也就是說每個月五六億元的貸款不需要向銀行貸款。明年全年70億元投資也不需要向銀行貸款。 劉永行說,在今年7月的中南海經濟座談會上,他還向李克強總理匯報他們的河南三門峽氧化鋁項目:產能由原先的105噸提高至200多噸,經濟效益良好,能耗是同規模行業的一半。 劉永行對本報記者表示,能在最困難的行業做到這樣,是因為公司能腳踏實地做企業,落實降本增效,追求“好、快、省”。 “前年國家幾個部委對我們那家企業做能耗審計,一開始說我們作假。因為與同規模的兩家國企相比,我們的能耗只有它們的一半,這可能嗎?”劉永行說,“最后他們先查了原始數據,第二年又核查了一遍,發現情況的確屬實。結果我們意外地獲得了國家的5000多萬獎勵,是河南獲得獎勵最多的企業。” 他表示,當時建氧化鋁這個廠時就采用新的設計理念,比如自動化、少人化、露天化、集約化、規模化,與同行相比,土地是人家的十分之一,用人也是人家的十分之一,投資是人家的三分之一,所以在全行業非常不景氣的時候,東方希望仍獲得非常好的效益。這說明,民企通過自己的努力就可以創造奇跡。 劉永行稱,向世界500強企業學習,但不膜拜它們而要超越它們,只要國家給一個開放的環境。“我從來沒有失去信心,盡管有困難,但從不失去信心。尤其是現在國家更加推進市場化,減少了行政審批。” 阿里:有信心讓“雙十一”狂歡觸摸全球 當本報記者來到阿里巴巴集團總部時,那里已經擺放著旗下天貓的“雙十一”倒計時鐘。 今年天貓國際、淘寶海外等平臺首次加入了天貓“雙十一”網購狂歡節,意味著阿里這個最大的購物狂歡節將擴至全球。 阿里巴巴員工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公司創始人馬云將在11月11日當天坐鎮指揮。而阿里管理層表示:“今年將是‘雙十一’全球化元年。” “雙十一”銷售額會有多少? 阿里管理層表示,內部從來不預測這一數字,不過“去年的‘雙十一’當天的銷售額成了今年的常態”。去年天貓“雙十一”交易額約350億元。 阿里底氣十足的背后,是日漸龐大的中國網購市場規模。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年第二季度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6.2萬億元,網絡購物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中的占比為10%,首次單季度滲透率突破10%。中國一枝獨秀的互聯網消費表現讓中國的互聯網企業參與全球競合時充滿信心。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