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稱“伊斯蘭國”凸顯世界政治局部碎片化
2014-11-04 09:51:50??來源:北京青年報 責任編輯:林晨 陳瑜輝 |
分享到:
|
正因如此,伊斯蘭國對伊拉克現政權和西方世界而言,不是“疾在腠理”而是“疾在骨髓”,它是外部因素誘導下肌體內部發生的“癌變”。更要命的是,這種“骨髓之疾”的外在特征卻更像皮膚病中的“牛皮癬”,傳染性極強且四處開花,越撓越癢,很難根治甚而可能危及生命。通過當前“外科手術”式的空襲,或者像當年伊拉克戰爭一樣直接“攻城”,最樂觀的估計或許能暫時消滅極端組織的主力,但卻解決不了“攻心”的問題,無法清除極端思想滋生的根源,因而也無法解決伊斯蘭國或類似組織“春風吹又生”的問題。 伊斯蘭國的興起,表明全球化遠非當今世界的唯一重要趨勢。在整個世界連結為一個更緊密整體的同時,局部世界的碎片化現象也在向失控的方向發展。美國著名學者亨廷頓曾在冷戰終結之際表達了自己的憂思,其飽受爭議的“文明沖突論”曾將伊斯蘭世界視作對西方文明的潛在威脅。“9·11”事件發生和“伊斯蘭國”興起后,亨廷頓似乎成了偉大的預言家。亨廷頓多少低估了伊斯蘭世界內部的碎片化給西方乃至全球帶來的挑戰。一百年前,巴爾干是世界政治碎片化的縮影,其主要根源是大國政治和民族問題;一百年后,中東是世界政治碎片化的代表,其主要癥結是宗教問題,當然還包括宗教問題與其他問題的交織;與此同時,傳統的大國政治和民族問題導致的世界政治碎片化現象遠未斷絕,烏克蘭沖突就是其當今例證。從某種角度而言,當前世界政治的局部碎片化現象與一個世紀前相比,沒有因為全球化而減緩,甚至變得更為劇烈和復雜。 伊斯蘭國再度大開殺戒和作為西方大國的加拿大加入空襲隊伍表明,“魔”與“道”之間力量和氣焰的較量再度升級,“尺”、“丈”之間的螺旋累加競賽遠未終結。世界上多數國家及其國民無疑都會將極端組織視作“惡魔”,但即便是在理性的文明世界中,由于歷史是非和現實利益的復雜糾葛,能否將圍剿極端組織的西方國家稱作代表“道”的一方,仍然缺乏完全一致的答案。不過,這次至少他們的敵人確定是邪惡的。卜永光(浙江學者) |
相關閱讀:
- [ 11-04]“伊斯蘭國”殺害36名伊拉克部族人員 含婦女兒童
- [ 11-04]伊拉克軍隊擊退“伊斯蘭國”對最大煉油廠進攻
- [ 11-04]“伊斯蘭國”殺害36名伊拉克部族人員 含婦女兒童
- [ 11-03]“伊斯蘭國”殺害伊拉克一部落200余名成員
- [ 11-03]極端組織“伊斯蘭國”22萬美元年薪招募油田經理
- [ 11-03]揭秘“伊斯蘭國”童子軍:被戰火扭曲的一代
- [ 11-03]“伊斯蘭國”武裝分子殺死67名伊拉克當地居民
- [ 11-02]聯合國:10月1200多名伊拉克居民死于國內暴力
- [ 11-02]上萬名示威者在土耳其游行 支持科巴尼庫爾德人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