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工業用30余年的時間,在完成從溫飽到小康到安全健康需求的歷史性跨越中,在壓力下鍛煉了自身的能力,在追趕中逐漸形成的理念更新與觀念改變,具備了與世界接軌的內生動力?!边@是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在2014年11月5日-6日召開的以“科研釋放威力”為主題的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第十一屆年會上指出的。 面對未來3-5年中國食品工業創新型發展的重要時期,國家發展方式的轉型升級,國家體制的轉型,都將政策需求、產業需求、食品安全公眾科普需求的目光投向食品科技界。與會專家認為,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正在聚集起食品科技界的智慧和力量,加速科技與企業的對接,“讓科技釋放威力”,這是產業發展的需求,是本次大會的使命,更是中國食品科學界的使命。 食品工業的轉型是對結構的調整、對品質的提升。從消費需求上看,對食品的質的追求將取代對供給量的基本訴求,價格優勢競爭將弱化、品質優勢競爭將強化。雖然從產業平均增速看在放緩,但是那些安全、營養、方便、健康及能滿足消費市場個性化需求的產品與企業的市場,可能不降反升。 孟素荷表示,中國科技界的威力源自三方面的能量。第一,中國食品科技的威力,在于我們在滿足全球最大的食品市場的需求中,煥發出的活力和創造力。別人在走,我們在跑。中國食品工業用30余年的時間,在完成從溫飽到小康到安全健康需求的歷史性跨越中,中國食品產業在壓力下鍛煉了自身的能力,在追趕中逐漸形成的理念更新與觀念改變,具備了與世界接軌的內生動力。第二,食品工業與科技界巨大的體量及持續30余年的厚積薄發。全國235所食品院校,100余個研究院所和中心,136種食品類刊物、每年10萬名食品專業畢業生,為行業積累了大量人才梯隊。我國體量巨大的食品工業及教學科研體系,在企業逐漸加大的科研投入中,在政府持續增加的投入中獲得滋養。全國食品科技界由此在點面結合中逐漸連成整體優勢,在成長中鑄就了食品界的高原。第三,我們根植的飲食文化沃土、東方食品的源頭,形成了巨大的市場需求。厚重的飲食文化根基及理念的更新,是我們的優勢、能量與威力,但釋放能量需要一個重要的裂變過程,一股推動力,這也正是我們欠缺及急需補救的。 |
相關閱讀:
- [ 06-02]別再迷信“幾十年都吃這家” 食品安全風險高
- [ 05-01]“亨氏”“貝因美”召回汞超標嬰幼輔食
- [ 09-01]中日食品科技與工業論壇在日本札幌舉行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