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署6月公布的審計報告顯示,中華醫學會一年內召開的160個學術會議,用廣告展位、醫生通訊錄、注冊信息等作為回報,收取醫藥企業贊助8.2億元。國家衛生計生委5日表示,已責成中華醫學會進行整改。 中華醫學會這五個字堪稱“金字招牌”,輕輕松松就將8.2億元巨款裝入口袋,公眾不免要問一個問題:贊助費從哪里來? 表面上的資金來源,審計署的報告中已經提到,那就是中華醫學會用廣告展位、醫生通訊錄、注冊信息等作為回報,收取醫藥企業的贊助費。再深思一下,這筆贊助費最終是由誰來埋單?羊毛出在羊身上,自然是藥企的衣食父母——廣大患者。 中華醫學會收取醫藥企業贊助費的行為,被不少人稱為“灰色生意經”。因為,醫學會以醫生信息等為回報收取藥企贊助費,有在藥企與醫院醫生間充當“掮客”的嫌疑。再說,藥企不是慈善機構,心甘情愿給中華醫學會贊助8.2億元,無非是因為沾了“金字招牌”的光后,在藥品價格上可以更有利可圖。 藥品價格虛高是當前的社會怪圈,涉及研發、生產、流通、價格管理機制等各個環節,但藥價高中也有不少見不得人的成本,使“高”字前頭要加上一個“虛”字。不正當的商業交易,恰恰是藥價虛高的重要原因。 例如,醫藥賄賂在推高藥品價格中所起的作用,在之前的葛蘭素史克案中已經暴露出冰山一角。據該案披露,成本僅30元的藥,藥企通過賄賂醫生,最終到患者手里的價格已是300元。該公司商業賄賂在內的運營成本占到藥價的20%至30%,轉嫁給中國的病患人員和國家財政承擔。在被處罰之后,葛蘭素史克隨即宣布藥品降價,這證明其藥價中不乏水分。而“巧”的是,葛蘭素史克恰恰也是中華醫學會的“金主”之一,曾資助過中華醫學會不少項目。 因此,本次中華醫學會收取藥企贊助費的行為被審計部門曝光,事關眾多患者根本利益,必須說個清楚,不要企圖靠找借口或拖延“蒙混過關”。而中華醫學會在“金字招牌”庇護下扮演了怎樣的角色,人們更希望其主管部門不護短、不隱瞞。類似中華醫學會這樣的組織,也應當警醒自查,不要將“金字招牌”不當使用。(記者鄭昕、李亞紅) |
相關閱讀:
- [ 11-01]醫學專家想解開"無指紋謎團" 愿為母子免費基因檢測
- [ 10-31]中加精神醫學專家聚廈“討伐”抑郁癥
- [ 10-27]朝鮮高官金永南訪問蘇丹 簽署雙邊醫學合作協定
- [ 10-27]美國醫學界反對埃博拉強制隔離:對抗疫有害無益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