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戲劇節劇目《白蛇》 第二屆烏鎮戲劇節日前開幕。在中國戲劇環境整體式微的境況下,烏鎮戲劇節到底是文化命題還是戴著戲劇帽子的旅游開發項目?劇評人呂彥妮說: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一個北京天津上海粗暴壟斷戲劇市場的時期,在一個千年古鎮,反而看到了更多來自民間的“觀演力”和“創造力”。如今年得到超高贊譽的侗族儺戲,其中對中國文化質樸、洗練、童趣、諷刺的表達,是值得追尋的。中國文化真正的脈絡和內核實在鄉野民間。 創作者離生活太近了,也太遠了 起初,我心里也不是充盈著理想主義而全無懷疑的:烏鎮戲劇節,到底是一個文化命題,還是一個旅游開發項目,只不過戴著“戲劇”的帽子? 現在這疑問成為一個偽命題,因為無論在去建立它的過程中爭論有多少,此時我們目之所及的地方,戲劇確確實實地將之所能提供的高級的審美和藝術熏陶完完全全地播灑在了烏鎮的空氣中。從國內外戲劇大師精選作品到國內青年新秀競演單元,再至滿街不停的嘉年華演出,烏鎮在一個相對“封閉”的古鎮空間內,營造出了一個絕對自由的觀演體驗。而這個空間又是充滿了可能性的,每一座石橋、民宿、酒館、樹蔭、走廊、過街樓,都可以成為戲劇發生的場地。觀眾的觀戲體驗在短時間內得到極大的豐富。 中國當代戲劇在經歷了上世紀80年代的理想主義啟蒙、新世紀的商業浸潤和近幾年的無底線搞笑賣弄、瞎先鋒亂荒誕之后,亟需看到一些真正關乎藝術和民生的好戲。我們的創作者離生活太近了,也太遠了。我們演房子、車子,愛情,演生活在城市里的焦慮和關于自己的身份缺失,但我們并不去探究生活真正的樂趣和苦難在何處,也不去問問自己內心最大的匱乏是什么,我們已經在日復一日單調的創作空間里失去了自省和創造的能力。 大城市壟斷了太多戲劇資源 在另一個層面上來說,北京、天津、上海又“占有”了太多的觀戲資源。有且只有北京天津上海,一邊是在這些城市里各種“戲劇節”、“藝術節”扎堆的好戲看不過來,一邊是這三城外的觀眾只能巴巴等著一些劇目巡演至自己的家門口,但來回來去就那幾個名字。觀眾沒有好戲看,觀眾沒有鑒賞好戲的能力,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是觀眾的錯。戲劇真正生動的“觀演力”、“創作力”在民間,在超高速發展的大城市外。那不僅是戲劇,更是文化的脈絡和內核。 今年烏鎮戲劇節期間得到超高贊譽的侗族儺戲和泉州提線木偶,演出時,觀眾都把幾寸的“舞臺”圍得里三層外三層,就是力證。中國文化中的質樸、洗練、童趣、諷刺,虛與實的交錯、假扮與真實之間的微妙關系值得反芻和追尋,那也是我們最終可以區別于他國藝術文化的標志所在。學西方學得太久了,該學學我們自己的祖輩了。 了解自己失去的,也就明白了他人的所需 侗族儺戲《咚咚推》是上百部古鎮嘉年華演出項目之一,由來自湖南懷化天井寨的儺戲班演出。場地就在烏鎮著名的商業街——“女紅街“走到盡頭的靈水居門口,一個臨時的”戲臺“,背靠著一扇很高的竹木板門,左邊門框是“出將”,右邊門框就是“入相”。 他們最老的表演者龍開春90歲,穿著藍色的麻布衣(也是表演服)和大家問好,濃重的湘西口音我只聽懂一句話:“一起跳戲的老伙計們都走光了。” “咚咚推”是個鑼鼓點,咚咚,推;咚咚,推。演員戴著面具表演,踩著“點兒”跳一段,再站定說臺詞。舞步靠踝步發力和支撐,姿態像日本的舞踏,或者是后者學習的儺戲。 戲班子有非常高超的做道具的本事,黃鼠狼、狗、牛,樣樣逼真,飾演這些動物的演員披戴著動物和植物纖維縫制的“皮毛”,四肢著地用各種不同的姿態模仿著與他們日日作伴的動物和牲口。他們的表演稚拙,臺詞生動,身姿講究,處處顯露著億萬斯年的氣息。謝幕后,龍老爺子和他的伙伴們得到了熱烈的掌聲,他又說了一些話,我只聽懂了一句:“我白天種地,晚上跳戲,一輩子就過去了。” 從靈水居離開后沒多久,走過一個古老的石拱門下面,不經意抬起頭看到上面刻著兩個字:守拙。好像烏鎮在無聲為這場演出加冕。 我想,這場侗族儺戲就像中國戲劇的香火一樣。我們在城市里生活得太久,看了太多現代的后現代的拆解的重塑的,我們忘了我們的根其實在鄉野間,戲劇的源也在那里。 在當初令烏鎮名聲大噪的那部電視劇《似水年華》里,飾演古鎮圖書館館長齊叔的著名表演藝術家朱旭問劇中的徒弟,黃磊飾演的文,為什么在北京讀了研究生,偏偏還要回來留在這個小鎮。黃磊說:“知人者智,知己者明?!边@八個字,同樣可以看做烏鎮戲劇節存在下去的理由,了解自己失去的,也就明白了他人的所需。 《北京的腔調》紀念木心 《北京的腔調》亮相第二屆烏鎮戲劇節,回到木心故居所在地上演,致敬文學大師木心先生。話劇中大量引用了木心的詩歌原作,更是在木心先生的《醍醐》中結束,留白無盡。 話劇改編自胡赳赳的同名暢銷書,是林兆華戲劇工作室“三言二拍”醒世系列劇之一,搖滾音樂人左小祖咒和歌手李健制作音樂。全劇從兩對男女的一場飯局開始,內容涉及金錢、藝術、戀愛、剩女、房價、堵車、城管、娛樂至死等社會各種熱點話題。 劇中上演的飯局,只是北京城每天都會上演的飯局之一。編劇阿避說:“飯局,牌局,酒局,我們總是從這個局到那個局里穿插往復,卻又僅僅只是擦身而過,一個包容力無限強大的城市正被一個個小局重組構建?!本拖笊钪械拿總€普通人,劇中的四位主角曾經在白衣勝雪的青春時代一起瘋過,曾經在充滿矛盾的戀愛婚姻中一起嘆息過,曾經在酒色財氣的飯局中一起醉過,曾在失去信任和信仰的世界中彼此爭斗過…… “我用賣毒奶粉賺的錢養活我兒子,反正我兒子喝的是進口奶粉?!?/span> “人人都是路易十五,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 如果人人都是利己主義的信徒,那么人心和人性會通往何處呢?《北京的腔調》沒有紛繁復雜的故事情節、沒有尖銳的沖突,但卻讓劇中的每個人物都擁有“詩人的心”。這種思索直達內心,如木心的《醍醐》灌頂:你在愛了,我怎會不知,這點點愛,將爾酪,將爾酥,生酥而熟酥,熟酥而至醍醐,我才甘心由你灌頂,如果你止于酪,即使你至于酥而止于酥,請回去吧,這里肅靜無事。 作者呂彥妮(劇評人) |
相關閱讀:
- [ 10-12]書畫家吳歡談文化保護:中國文化根基不能斷
- [ 11-01]馬來西亞華裔藏石家:用石頭傳承中國文化
- [ 09-25]杜維明:和諧與融會貫通是中國文化重要特色
- [ 08-04]中國東盟500余名青少年在京、冀體驗中國文化
- [ 07-22]全球生態旅游大使南京學書法體驗中國文化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