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開幕式上的演講
2014-11-09 16:49:43??來源: 責任編輯:陳曦 孫靖 |
分享到:
|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去年,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我向朋友們介紹了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和繼續深化改革的決心。一年過去了,我很高興,我當時的觀點得到了印證。 今年前3個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4%,各項主要經濟指標處于合理區間。當前,中國經濟保持穩定發展態勢,城鎮就業持續增加,居民收入、企業效益、財政收入平穩增長。更重要的是,結構調整出現積極變化,服務業增長勢頭顯著,內需不斷擴大。 中國經濟呈現出新常態,有幾個主要特點。一是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二是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第三產業、消費需求逐步成為主體,城鄉區域差距逐步縮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發展成果惠及更廣大民眾。三是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新常態將給中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第一,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速雖然放緩,實際增量依然可觀。經過30多年高速增長,中國經濟體量已今非昔比。2013年一年中國經濟的增量就相當于1994年全年經濟總量,可以在全世界排到第十七位。即使是7%左右的增長,無論是速度還是體量,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 第二,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長更趨平穩,增長動力更為多元。有人擔心,中國經濟增速會不會進一步回落、能不能爬坡過坎。風險確實有,但沒那么可怕。中國經濟的強韌性是防范風險的最有力支撐。我們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以目前確定的戰略和所擁有的政策儲備,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應對各種可能出現的風險。我們正在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這有利于化解各種“成長的煩惱”。中國經濟更多依賴國內消費需求拉動,避免依賴出口的外部風險。 第三,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發展前景更加穩定。今年前3個季度,中國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8.5%,超過投資;服務業增加值占比46.7%,繼續超過第二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增速分別為12.3%和11.1%,明顯高于工業平均增速;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6%。這些數據顯示,中國經濟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質量更好,結構更優。 第四,新常態下,中國政府大力簡政放權,市場活力進一步釋放。簡言之,就是要放開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用好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比如,我們改革了企業登記制度,前3個季度全國新登記注冊市場主體920萬戶,新增企業數量較去年增長60%以上。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