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大連11月10日電 (王金海、張世安)近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和大連自然博物館在大連市復州灣地區進行地質古生物調查時,發現了很可能與北京周口店猿人同時代的古人類活動遺址——駱駝山金遠洞。據稱,這很可能是迄今為止東北地區一處最為古老的文化遺存。該遺址的時代很可能比遼寧營口金牛山遺址和本溪廟后山遺址(20萬年左右)略早,有可能將東北地區出現古人類活動的時間提前至50萬到30萬年前。 此次發現的駱駝山化石點位于渤海的復州灣海岸邊,復州灣鎮東南3公里的駱駝山石灰石采礦場。據大連自然博物館地層古生物學專家劉金遠介紹,很多時候考古的發現是非常偶然的,在不久前采礦場的工人們發現爆破開來的石頭里常常會有類似動物骨骼的化石標本,起初并未引起大家的注意,直到一位鄉民將一塊動物化石拿到了大連自然博物館后,才引起古生物學方面專家的注意。劉劉金遠說:“我們得到消息就立即趕到化石地點。采礦爆破將這個地點暴露出來了,當時觀察下沉積物的特征,里面有很多動物化石,初步觀察發現這個和大連其他地區發現的物種都不一樣,分析出這個應該是一個比較早的地點。” 然而,爆破采礦使含化石的地層沉積物和骨骼殘片幾乎全部暴露于地表,雖已不具備整體發掘價值,但必須立刻對化石點進行搶救性清理,否則這些珍貴的古動物化石將風化、流失殆盡。在今年8月至10月間,大連自然博物館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聯合組成的駱駝山古動物化石搶救性清理小組,組織多批次人員對該化石點進行了集中的搶救性清理。截至目前,對該遺址的發掘面積僅有100多平方米,已發現的化石超過30種。已經獲得萬余件動物化石標本,其中頭骨、關節骨、牙齒等有研究和展覽價值化石標本2000余件,石制品多塊。 在大連自然博物館的展室內,看到了已經初步整理出來的化石。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金昌柱拿著一塊牙齒化石說,這是古老的劍齒虎,也就是巨頦虎的牙,這個發現讓專家們非常興奮。因為巨頦虎、納瑪象等化石均是首次在東北地區發現。金昌柱研究員說:“金遠洞發現的巨頦虎化石,與此前東北地區如本溪廟后山發現的巨齒虎是不同的種類。我們這次發現的巨頦虎,它的形態特征更加原始,地質時代更加古老,在周口店猿人遺址中也同樣發現了巨頦虎化石。” 據悉,本次駱駝山發掘出的哺乳動物化石依動物群分析其時代為中更新世,距今50萬年左右。金昌柱研究員介紹說,駱駝山化石點的哺乳動物化石種類多樣,典型的化石種類有納瑪象、碩獼猴、中國鬣狗、劍齒虎、梅氏犀、三門馬、楊氏虎、腫骨鹿、葛氏斑鹿、李氏野豬、獾等。根據洞穴沉積物的性狀和動物群組合的特征,該遺址的地質時代為新生代第四紀的中更新世。這些發現不僅填補了大連地區中更新世地層的空白,也極大地豐富了東北地區中更新世動物群的化石組成。 專家介紹,從動物地理上講,我國東北地區的動物群通常會與華北地區的有很大不同,其特征表現為更加適應寒冷氣候。然而這次駱駝山金遠洞出土的哺乳動物化石中,有很多喜暖的動物,例如納瑪象、居氏大河貍、李氏野豬和碩獼猴等等,這種亞熱帶和溫帶特色的動物群組成與北京周口店遺址中的哺乳動物群極其相似,而與之前東北地區發現的披毛犀——猛犸象動物群有很大差異。金昌柱研究員說:“這個是我們在東北地區第一次發現的納瑪象化石,納瑪象是在亞熱帶和暖溫帶地區生活的,喜歡溫暖氣候。東北地區以前從來沒發現過,所以我們在大連地區發現納瑪象化石后非常激動,這個化石本身說明東北地區(當時)的氣候條件是溫暖潮濕的。說明當時處在一個典型的溫暖濕潤的間冰期。” 既然發現了哺乳動物化石群,那么駱駝山是否存在人類遺跡呢?這個問題讓專家組感到興奮。在清理過程中,研究人員發現了數十件疑似人工砍砸痕跡的殘破動物管狀骨骼等骨制品和若干件石制品。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黃慰文鑒定,本次發現的石制品是古人類使用的舊石器,所以,駱駝山化石點是一處重要的古人類活動遺址,同時也是繼古龍山遺址發現之后大連地區的又一處古人類活動遺址。在挖掘現場,黃慰文研究員找到了一塊不同尋常的石頭,“這塊石頭可是個寶貝,這是舊石器時代中期的,這個叫做打石片的預制技術,這個標本的發現意義很大,對判斷我們這個遺址是一個單純的古生物遺址還是早期人類活動的遺址,是一個非常過硬關鍵的證據。”而在大連市自然博物館內還有一塊特殊的石頭,是研究人員前期帶回來的,黃慰文研究員說,駱駝山的巖石都是灰巖,這塊則是石英砂巖,也就是說這是外來的石頭,那么最大的可能是人搬運過來的,搬過來做石器,這塊石頭也是羅通山有人活動的證據之一。比較遺憾的是,現在駱駝山還沒有出現人類骨骸或者牙齒。對此專家們卻信心滿滿,他們表示,對于駱駝山化石點的挖掘還僅處于初步挖掘階段,相信隨著發掘和研究工作的逐漸深入,古人類化石的發現是完全可以期待的。畢竟周口店的古人類頭骨化石也是在開始發掘8年之后才浮出水面的。 在此次挖掘中,專家稱,大連市喀斯特巖溶地貌發育,產生大量的天然洞穴,這為古人類和古生物提供了天然的庇護,蘊藏了豐富的古人類和古生物。此前就挖掘出了瓦房店晚更新世的古龍山古動物化石點和甘井子區早更新世的海茂采石場古動物化石點。根據動物群組合特征和演化水平分析,駱駝山遺址的時代很可能比遼寧營口金牛山遺址和本溪廟后山遺址(20萬年左右)略早,而與北京猿人遺址第一地點周口店組中、下部大致可以對比。這有可能將東北地區出現古人類活動的時間提前至50萬到30萬年前。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所長周忠和說,大連駱駝山古人類活動遺址發現的重要性在于,首次在東北地區發現與北京周口店猿人遺址時代相當(50萬年)、動物群性質一致的遺址,而且它很可能是迄今為止東北地區最為古老的文化遺存之一。對探討東北地區人類的演化、文化起源序列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駱駝山動物群化石組合的研究對大連地區古氣候、古環境探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對不同海拔高度的第四紀洞穴堆積開展進一步的調查很有可能在古人類學和舊石器文化遺存等材料方面取得重要發現。 |
相關閱讀:
- [ 11-04]魏可鎂:讓研究成果造福人類
- [ 11-04]魏可鎂:讓研究成果造福人類
- [ 11-03]復仇者聯盟與人類共戰
- [ 11-03]“復仇者聯盟”與人類共戰“異形”霧霾軍團
- [ 10-31]中國企業家獲聯合國人類生命健康領域杰出貢獻獎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