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經濟推動的變革正迅速到來——來自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的觀察 新華網北京11月10日電(記者韓潔、王希、侯麗軍)會場外,展臺上一款款最新式的手機、平板電腦、相機等電子設備顯示出技術的極速變革;會場內,無論境外還是本土企業,談變革都離不開數字技術。 當“互聯網經濟”作為新話題被引入中國主場的APEC會議時,這概念也成為2014年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的高頻熱詞。亞太商界精英們的言談話語間,互聯網經濟推動的變革正迅速到來。 亞太潮流:“只有跟上步伐,才能在數字時代存活” 技術的變革,正引發越來越多超越國界的新興事物涌現,如數字技術的發展。 普華永道針對此次參會亞太企業所做的一份調查顯示,全球范圍內,許多公司已將“數據挖掘”列為其今后三至五年內最重要的戰略數字技術,“大數據”正引領時代變革。 “技術的創新、商業模式的變革,構成了互聯網經濟的兩大特征。”首次參加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的中國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對記者說,數字時代將給很多抓住機遇的企業帶來巨變,如中國的阿里巴巴。 峰會上,亞太企業家們顯示出對互聯網經濟更多的投資興趣。 普華永道報告發現,APEC地區企業的投資計劃不再以發展制造業為主體,而是投向擴展消費者市場、拓寬配送范圍以及向數字化經濟轉型等領域。 “不使用數字技術來提高生產力,任何一個企業無論從事什么行業,包括水泥行業,都無法應對日趨激烈的競爭。”俄羅斯歐洲水泥集團主席斯科拉霍特說。 “2014年我們公司需要處理的數據,比過去60年內所處理過的數據總和還要多。”澳大利亞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商桑托斯公司首席執行官戴維·克諾斯感受到大數據時代的壓力。 參加峰會的泰國一家電信運營商高管諾帕敦感慨:“我們正處在轉型中,信息和速度是決定成敗的關鍵。企業需要做到更加連通、擁有更優的信息流,才能在如今的數字時代存活下來而不被淘汰。” 中國機遇:電子商務成投資熱點 隨著移動設備應用的不斷普及,世界最大的電子商務市場正在向亞洲轉移,中國無疑是最受關注的市場。 普華永道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中國移動互聯用戶已達到5.27億人,首次超過通過電腦上網的人數。目前,隨著阿里巴巴集團在美國成功上市,全球十大互聯網企業排行榜中,中國企業已占四席。 接受普華永道調查的600多家亞太企業中,有三分之一對中國市場的創新,尤其是電子商務市場的發展表示“非常有信心”。中國電子商務的繁榮,正在物流運輸、金融服務、移動支付等領域催生大量商機。 “我們清楚地看到,國際貿易正從過去的集裝箱式商業模式,逐漸轉變成更加分散的小訂單、小批量式商業模式,后者周轉更快速,更具靈活性。”敦煌網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王樹彤說。 沃爾瑪全球高級副總裁布雷斯透露,盡管仍屬傳統零售渠道,沃爾瑪也在搭乘互聯網經濟的順風車,如為中國的“一號店”提供解決方案。 更多中小企業將從中受益。牛津分析公司(Oxford Analytica)研究發現,中國僅有不到四分之一小型企業具備網絡連接條件,而美國恰恰相反,僅有四分之一企業沒有具備網絡連接。但這一趨勢將很快改變——中國正以超過全球任何地方的速度升級自身的電信網絡。 “毫無疑問,接下來的若干年內,商業模式的不斷創新將成為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貝恩資本董事總經理竺稼說。 如何應對:下一個挑戰在于調整商業模式 兩天的峰會上,亞太企業一個共同的聲音就是,面對互聯網經濟帶來的時代變革,唯有盡快調整商業模式才能站穩腳步。 變革時代,傳統產業正面臨巨大挑戰。“互聯網經濟時代,傳統產業必須學會用互聯網模式思維、用互聯網模式研發、用互聯網的商業模式發展。”孫丕恕說。 全球無線芯片制造商——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蔡明介說,物聯網和云計算時代,真正的商業價值在于服務。對企業而言,“下一個挑戰就是調整商業模式,服務要增值,要找到最好的合作模式。” 電子商務的發展,也引發企業對配送模式的再思考。新西蘭肉制品加工商肯斯·庫伯說,中國、馬來西亞等許多APEC經濟體正在實現由露天菜市場等傳統食品供應渠道轉向送貨上門和通過互聯網和電子商務采購的飛躍。“這是幾乎跨越了一代的演進。” 而面對日益細化的產業分工,企業家們普遍認為,互聯網經濟對專業化程度要求更高,企業要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必須注重人才培養和技術創新。 |
相關閱讀:
- [11-11] 美國代表稱APEC期間泛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難有突破
- [11-11] APEC會上的“空竹張”
- [11-11] 將“理解”寫進北京APEC記憶
- [11-11] APEC經濟體領導人、代表共植APEC亞太伙伴林
- [11-11] 秘魯前總統阿蘭·加西亞:APEC已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引擎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