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百度內部郵件披露四起反腐案,5位員工涉嫌商業受賄、流量黑市交易等。百度特聘離職警察、檢察官進行反腐調查工作。此次自揭傷疤引業內震蕩,同時也扯出流量交易黑幕。 百度反腐風暴 揭流量黑市交易 11月10日下午4點左右,百度員工們收到了一封內部郵件。郵件由百度副總裁兼CEO助理梁志祥發出,落款為“職業道德委員會”。 郵件毫不避諱地提及百度內部四起反腐案:游戲事業部總經理廖俊涉嫌商業受賄,經公司舉報,已被檢察機關批準逮捕;搜索資源合作部負責人王慶偉伙同品牌展示廣告部經理陳剛涉嫌參與流量黑市交易謀私利,公司追回了王、陳二人違紀所得全部贓款,案件已移送司法機關進一步調查;展示廣告運營規劃部客服主管林漢超涉嫌職務侵占公司財產,清退了侵占所得全部贓款后,公司敦請其投案自首,現已被檢察機關批準逮捕;聯盟發展部總經理馬國林涉嫌商業受賄,經公司舉報,已被刑事拘留。 早在今年8月,就有消息傳出,廖俊因內部舉報已被有關部門帶走協助調查。8月8日,百度游戲官方確證此消息屬實。當時有知情人士稱,廖俊自己有一家公司經營游戲開發,其開發的一款產品被天神互動收購,而天神互動又將該產品以數百萬元的價格轉賣給百度游戲。 有分析稱,馬國林所涉嫌的商業受賄案或源于其借助職位與聯盟合作伙伴私下交易,通過作弊等方式獲取更多的廣告分成,或者通過殼公司左手倒右手來賺取差價。但目前沒有證據顯示他究竟涉及何種具體的內幕交易。互聯網以流量為生,有流量的地方就有利益。互聯網分析師于斌對《金證券》記者說,流量交易“潛規則”一直存在,并不只是百度內部有這種情況。 “《資本論》里說,當利潤達到100%時,就有人敢于鋌而走險;當利潤達到200%時,他們就敢于冒上斷頭臺的危險。控制著流量的人面臨著巨大誘惑,利用職務之便和廠商私下達成流量分成協議,月入幾十萬也不是神話”,于斌對《金證券》記者分析。 職業道德委員會 聘警察、檢察官反腐 百度內部人士向《金證券》記者介紹,百度自2011年起成立職業道德委員會,由下設的職業道德建設部負責執行,其設置類似于香港廉政公署。在百度內部,職業道德建設部具有高度獨立性,不隸屬于任何業務部門。 據了解,職業道德委員會由梁志祥親自掛帥,負責監督、核查公司內部員工的違法違紀行為。而百度職業道德建設部的核心成員均為從事過企業內審、檢察官、警察等職業的專業人士。 百度職業道德委員會第一次進入公眾視野,是2012年8月。當時百度公司發布內部郵件,通報該公司4名員工私下與外部人員勾結收費刪帖。后據檢方透露,刪帖一次獲利200元,一名員工半個月間收取了67400元,百度發現后報案。 于斌對《金證券》記者分析道,百度這次披露的反腐案件明顯升級,“2012年查處有償刪帖,處理的是小員工,這一次處理的是核心部門的一把手。”一方面對外透露了百度反腐的決心,另一方面對內也起到了震懾警示作用“。 □金陵晚報記者 儲偉偉 新聞延伸 企業巨頭 如何揪“蛀蟲”? 華為 追回3.7億 全部獎給員工 任正非曾在公開采訪中強調,沒什么可以阻擋華為前進,唯一能阻擋的,“就是內部腐敗”。早在2011年華為就設立并開通了廉潔賬戶。 今年以來,華為走上了高調反腐路線。9月初,華為首次召開企業業務的經銷商反腐大會,通告最近的反腐情況。大會上傳出的數據顯示,截至8月16日,華為已查實企業內部有116名員工涉嫌腐敗,其中4名員工移交司法處理,涉及69家經銷商。 今年10月,華為稱,反腐累計追回資金3.7億元,董事會決定將其用于獎勵遵紀守法職工。 阿里 刮骨療傷 高層被送進監獄 2011年2月,阿里巴巴B2B公司大批欺詐事件被曝光,100多名員工牽涉其中。馬云要求B2B團隊必須進行深刻檢討,要擁有“面對現實,勇于擔當和刮骨療傷的勇氣”,阿里巴巴CEO衛哲等高管因此引咎離職。當年5月,阿里巴巴成立廉政部,并公開了實名舉報的郵箱。 在2012年掀起的淘寶反腐中,聚劃算總經理閻利珉應聲“下馬”,因犯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7年。 就在今年6月,阿里巴巴再次對內披露了一起員工受賄260萬被判刑的處分公告。涉事者系阿里集團人力資源部副總裁,花名“關羽”。經阿里巴巴報案后,“關羽”被批捕,經法院審判,以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八年零六個月。儲偉偉 整理 報道 |
相關閱讀:
- [ 11-07]雙11前夕驚現紅包大盜木馬 百度衛士首家查殺
- [ 11-05]首張百度貼吧認同卡發布 中信銀行網絡社區服務落戶百度
- [ 10-30]花錢在百度百科買名氣 “著名造型師”造假被辭
- [ 10-29]花錢在百度百科買名氣 “著名造型師”造假被解聘
- [ 10-29]百度獲批基金第三方電子商務牌照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