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外交“路線圖”:大格局彰顯大智慧
2014-11-15 12:39:34?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孫勁貞 |
分享到:
|
中國夢想連接世界 人文魅力筑友誼 2014年11月11日,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第一階段會議上致開幕辭。 “中國夢”是始終貫穿于習近平治國理政過程中的重要理念,在他的外交“路線圖”中同樣貫穿始終。習近平的每一次外交活動,都傳播了“中國夢”的內涵,讓“中國夢”連接別國夢、共筑世界夢。 2013年6月,習近平在美國加州安納伯格莊園與奧巴馬總統舉行會晤時指出,中國夢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與包括美國夢在內的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相通;2014年3月,習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大會上說,中國夢是法國的機遇,希望中法兩國和兩國人民在實現中國夢和法國夢過程中相互理解、相互幫助,共同實現“中法夢”;2014年7月,習近平在巴西國會發表演講,指出中國夢和拉美夢息息相通,“中拉雙方要勇于追夢、共同圓夢”;2014年9月,習近平在訪問斯里蘭卡前,在該國媒體發表署名文章中寫道:“‘馬欣達愿景’展現了斯里蘭卡的強國富民夢,同中國人民追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息息相通。” 出訪首日在到訪國權威媒體上發表署名文章闡述“中國夢”,已成為“習式外交”的一大標志。昨日,習近平在澳大利亞媒體上發表署名文章,其中也介紹了中國正在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努力。中國前駐新西蘭大使陳明明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過去多數中國國家主席通常是接受到訪國媒體采訪,而由總理發表署名文章。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崔洪建教授則指出,在他國發表署名文章闡釋中國夢,旨在告訴國際社會中國未來發展方向,中國做什么不做什么,中國夢會給世界帶來怎樣的變化,給他國帶來怎樣的好處,解除他國對中國產生的憂慮,是一種內外相通的表達。 外交部長王毅在談及習近平初次出訪時曾說:“習主席撫今追昔,從‘中國夢’談到‘非洲夢’、‘世界夢’,把中國人民的追求與世界人民的期盼連接在一起。習主席縱論古今,介紹我們的發展成就與經驗,展示了充分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習近平通過他對世界各國文化傳統的熟知與熟用,向世界展現了“中國夢”的無限可能。 一方面,習近平熟知各國文化,理解和認同各國夢、“世界夢”,他在法國談伏爾泰,在印度談泰戈爾,在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同樂手一起敲奏鋼鼓,在荷蘭與球星范德薩熱聊足球…… 另一方面,習近平致力于闡述“中國道路”,提出“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在歷次出訪中,習近平每到一處都會掀起一股“中國熱”。 在如上海亞信峰會、北京APEC會議這樣的“主場外交”中,習近平提出多項倡議,掌握國際話語權,更多發揮“主場優勢”。據外交部長王毅介紹,年度系列會議中,APEC各成員共提出超過100項合作倡議,其中半數以上是由中國提出,并得到各方支持。 如果說“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共建“命運共同體”的主張、踐行正確“義利觀”等觀點是“習式外交”在外交理念上的創新,那么民間外交、“友情”外交、“走親戚”外交、“署名文章”外交這些媒體給歷次出訪貼上的各類標簽,則是“習式外交”在外交方式上的創新,都是中國外交新形象、新魅力的證明。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