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奧會揭秘:習近平引愛默生名言比喻中美關系
2014-11-15 15:03:12??來源:海外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孫勁貞 |
分享到:
|
(三)共見記者 原計劃半小時的記者會,延長到了50分鐘。現場同聲傳譯,兩國元首輪流吹風,給記者們一陣猛料。 習大大的講話很平實,但句句有內容,特別豐富。他詳細講了會談成果,打了個比喻:中美兩國合作好了,可以成為世界穩定的壓艙石、世界和平的助推器。 他講了《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氣候問題可是牽一發動全身,中美態度備受世界矚目); 他講了亞洲安全觀、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絲路基金。這些事全是習大大倡議,很多國家響應、好評。 奧先生上來就是一番引經據典。他說中美關系“實事求是”。“事”是建交35年不斷發展的雙邊關系,“是”是攜手合作,對中國好,也對世界好。 他刻意選在此時發布了消息,其實也是再次強調會談成果: 比如減排目標,寫入聲明,板上釘釘。比如多次有效簽證等等。 記者提問環節。中方主持人宣布:各國元首回答記者一個問題,首先請美國記者向奧巴馬提問。這時候美國白宮發言人點中了紐約時報。 紐約時報記者起身,似乎不識數,一下子滔滔不絕地提了三個問題,一個問題給奧先生,兩個問題給習大大。 臺上的奧先生,面露一絲尷尬。顯然,他不是不會回答問題,而是美方記者上來就打破規則。素來自稱講規則的美國,怎能在全世界面前丟臉?現場其他記者也都沉下了臉,對記者們多不公平啊,看來美國例外論也適用于美國記者呀。 奧先生答問完畢后,習大大沒有接過話題,反而是中方記者起身詢問:中國應該如何定義在國際事務中所處的地位和位置? 習大大講起了中國的國際作用,那些沉甸甸的事實和數據,真是很值得自豪! 當所有記者都以為回答結束時,沒想到,習大大又開始回答紐約時報記者的那兩個問題。 一個問題是少數外國記者-簽-證-延-期。 奇怪了,偏偏美國紐約時報感到不舒服呢?看看它的涉華報道,就知道答案了。他的這個問題,在現場可是相當地沒有共鳴。在場的很多外國記者也都不高興,紐約時報一家之言,怎么能代表所有記者呢。中國有600個外國記者,工作生活都有很多便利,抱怨只是極少數。其實,這個問題根本就不是個事。那些抱怨的記者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現場的中國記者不干了,他們念叨著,中國到美國的簽證才麻煩呢,我們也想問奧巴馬總統一個問題,什么時候放寬對中國記者的簽證呢。 習近平聲音不大,但非常自信、堅定:“中國政府依法保護公民的言論自由以及媒體的正當權益。但是各媒體也要遵守中國的法律。一個車子如果開到半截拋錨了,我們就要下來檢查一下哪里出了毛病。中國人講解鈴還須系鈴人,所以我們都可以找找原因。” 紐約時報記者的另一個問題是中國媒體的反-美-思-潮。 習大大的回答有舉重若輕的坦然,他強調了兩國堅決推進新型大國關系的決心和方向,并指出:“對美國和中國這樣的兩個重要國家,在國際上,在輿論中,出現不同的論調是正常的事情,不值得大驚小怪。” 奧巴馬在講話中提到了人權,習大大強調: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人權事業取得巨大成就,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在人權問題上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中方愿同美方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就人權問題開展對話,建設性處理分歧,增進了解和合作。 有的記者又是過癮,又有些沮喪。不知他們是想通過突然襲擊,給現場搗搗亂,還是想幫中國添添彩? 反正結果是一樣的,都是給中國錦山添花。去年6月莊園會晤時,習大大現場答記者問,講得多精彩,不妨調出當時的新聞來看看。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