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鱘放進從荊州帶來的特殊水體中。 通訊員向軍 攝 昨天,新洲一對漁民夫妻誤捕了一條長3.3米,重700多斤的巨型中華鱘,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這條已經懷孕的“大魚”于昨晚被轉運到位于荊州的長江水產研究所,科研人員將對其做進一步檢查、治療后放生長江。 漁民夫妻長江誤捕“國寶” 昨天上午11點,記者來到新洲雙柳牧鵝洲岸邊,雙柳漁業隊的漁民張錦夫婦講述了誤捕“大魚”的經過。當天上午8點多,張錦和妻子與往常一樣,在長江牧鵝洲主航道的北邊距離江邊約600米的水域,突然發現布下的3層流網有很大的動靜,收網時,網中的大魚撞破了數十米的流網,大魚拉著網跑,夫妻兩人差點被拽到江中,連鐵殼船也被拖著跑。 漸漸地夫妻倆能看到大魚身上的花紋,憑借多年打魚的經驗,他們驚奇地發現,這是一條巨大的長江中華鱘。兩人立即放下網,掏出電話向新洲區漁政部門匯報。很快,消息傳到湖北省和武漢市的漁政部門,他們立即出動趕到現場,在漁民的幫助下,將巨型中華鱘慢慢轉移到岸邊水域,等待長江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的專家到現場。 張錦今年33歲,在長江上捕魚已有16年。他說中華鱘是與大熊貓一樣的瀕危動物,屬于國家一級保護魚類,所以撈到它時根本不敢去繼續收網,害怕操作不當傷到這個寶貝。這條中華鱘盡管掙扎了數小時,但被1米多深的流網纏得死死的。張錦說,他們當時沒辦法解開漁網放生它。 |
相關閱讀:
- [ 09-28]救中華鱘,不只是救中華鱘
- [ 09-25]中華鱘在葛洲壩建成32年后由1萬余尾銳減至57尾
- [ 09-25]中華鱘停止自然產卵 水體污染成最大威脅
- [ 09-25]中華鱘停止自然產卵 水體污染成最大威脅
- [ 09-22]野生中華鱘未監測到自然繁殖活動 或面臨滅絕
- [ 09-14]中華鱘首次未發生自然繁殖 野生種群存滅絕風險
- [ 05-21]浙江捕獲1.8米長特大中華鱘 恢復健康后再放生
- [ 04-17]罕見金黃色中華鱘亮相武漢 通體金黃絢爛奪目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