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專家從荊州趕來 昨天下午5點多,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的專家趕到現場,他們帶來了專門給中華鱘體檢的彩超、擔架以及特殊水體和專門運輸車輛等。 在漁民的幫助下,專家們將中華鱘緩緩拖到岸邊,將中華鱘小心翼翼地滑進擔架中。12個人慢慢抬著擔架離開江水,然后用吊車放到運輸車上。 經現場測量,這條中華鱘身長3.3米,由于懷孕肚子特別大,武漢市漁政處的專家估計其體重超過700斤,是近20年來在長江水域發現的最大個體中華鱘。 經過初步體檢,這條中華鱘身體有兩處陳舊傷,可能是在江中游動時被漁船撞的,但無大礙。昨天現場轉運時,“大魚”受驚嚇和刺激,在頭部和尾巴處也造成明顯的外傷。 專家判斷,這條巨型中華鱘年齡在15至20歲,因為中華鱘只有在性成熟時,才會游回到它的出生地長江中產卵。 武漢市漁政處負責人向先生說,這條誤捕的大魚被運到荊州后,將作進一步體檢、救治,檢查才能知道它懷孕多久,是否到了產卵的時候。 中華鱘從被緩緩拉到江邊,到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的專業人員從荊州趕來,足足等待6個小時。 提前到達的武漢市漁政處和新洲區漁政所負責人為了不讓國寶受到驚嚇、拼命掙脫漁網而受傷,專門在中華鱘的尾部套上毛巾、綁上繩索后,用幾只船護在其左右。 誤捕珍貴水生物應立即放生 武漢市漁政處負責人向先生稱,根據《漁業法》的規定,盡管長江水域在非休漁期可以進行合法的捕撈,但如果誤捕到包括中華鱘在內的珍貴水生物,漁民無權撈起,更不能殺掉或出售,這些都是違法行為,正確的做法是應立即放生,類似中華鱘被漁網死死纏繞住時,必須向漁政部門報告,由專業人員現場處理。 漁民張錦夫妻昨天的行動值得提倡,撞壞的100多米漁網,國家會給予補償,對于幫助保護、運輸中華鱘的村民,漁政部門也將給予適當的酬勞。 實習生祝龍 記者湯華明 |
相關閱讀:
- [ 09-28]救中華鱘,不只是救中華鱘
- [ 09-25]中華鱘在葛洲壩建成32年后由1萬余尾銳減至57尾
- [ 09-25]中華鱘停止自然產卵 水體污染成最大威脅
- [ 09-25]中華鱘停止自然產卵 水體污染成最大威脅
- [ 09-22]野生中華鱘未監測到自然繁殖活動 或面臨滅絕
- [ 09-14]中華鱘首次未發生自然繁殖 野生種群存滅絕風險
- [ 05-21]浙江捕獲1.8米長特大中華鱘 恢復健康后再放生
- [ 04-17]罕見金黃色中華鱘亮相武漢 通體金黃絢爛奪目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