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看低中國新戰機能力 預言戰場“未必隱形”
2014-11-17 12:51:20??來源: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林晨 陳瑜輝 |
分享到:
|
這種關注很快反映在外媒上。美國《華盛頓自由燈塔報》11日以“殲-31亮相”為由頭渲染“中國軍力威脅”,文章認為,不論2012年亮相的中國首款隱形戰機“殲-20”還是今天的“殲-31”,其設計細節與裝備都與美國F-35戰機類似,中國隱形戰機的研發技術是通過網絡竊取F-35制造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核心機密而來,中國人不止發展隱形戰機,還從俄羅斯購買蘇-35戰機并發展先進的防空導彈,大力填充常規導彈與核導彈庫。可與此同時,奧巴馬卻想讓美國單方面裁軍。文章還稱,殲-20亮相趕上時任美國防長蓋茨訪華,“殲-31出場”又趕上奧巴馬在北京,“中國人總愛當著軟弱的美國高官炫耀武力”,并稱蓋茨當年的助手氣憤表示,中國此舉“相當于在你眼前比了個下流手勢”。 “中國新‘隱形’戰機究竟有多好?”CNN13日以此為題的文章特意將“隱形”打上引號。文章作者、《簡氏防務周刊》記者魯賓·約翰森說,就隱秘的中國國防工業而言,兩年一屆的珠海航展是外界窺視中國武器制造商走到哪一步的唯一機會,如今一些先進武器如反艦導彈的出現讓解放軍看上去有了挑戰美國的能力,但在現代化的、以網絡為核心的戰爭環境下,解放軍行不行仍存在很多疑問。 在接下來的分析中,約翰森重點分析在今年珠海航展被當做頭等大事的FC-31。他表示,這款機型被設計得與美國F-35同等級別,“看上去也像是能隱形的,某些方面在仿造F-35”,但由于不清楚沈飛集團的研發團隊使用的是什么材料,該機型隱形性能能否管用還很難說。此外,該機型使用的是俄羅斯發動機RD-93,其首飛暴露出機身超重、發動機推力不足等問題。當飛機在空中轉彎時,飛行員不得不打開發動機加力才能阻止飛機失去高度,而這是俄羅斯研發團隊不會出現的缺陷。約翰森還說,亮相珠海的FC-31是不掛彈的“干凈”機型,因此西方專家相信,一旦在實戰中掛彈,中國新戰機會更沉,表現更差。中國人急于讓有缺陷的戰機亮相是為了趕上奧巴馬訪問北京,以向他強調,“我們比你想象中強大”。 “徐娘半老”與“青春少女” 這幾天,給“鶻鷹”挑刺的美國媒體不止CNN一家。《紐約時報》稱,外界對中國新隱形戰機有諸多好奇:它多久能服役?發動機是國產還是用俄羅斯產品?能力能否與“洛克希德·馬丁出品”匹敵?價格是否比美國戰機便宜?文章援引美國軍事專家的話稱,中國戰機的問題在于“發動機太不可靠”,這不僅會傷害該機型的最大賣點——躲避雷達的能力,也阻礙了中國航空工業的雄心。美國肯塔基大學專家法爾雷說,對隱形戰機而言,哪怕只有一個小螺母松動,都可能讓戰機出現在雷達屏幕上,而俄羅斯和中國制造都容易出問題。他說,“殲-31唯一比F-35強的是價格,后者單機價格在1.5億至3億美元,前者只有7500萬至1億美元,因此巴基斯坦、拉美國家,越來越不喜歡美國武器的中東國家以及政治重壓下的伊朗都可能是中國軍機的買家”。 針對外界質疑,14日接受《環球時報》采訪的中國軍事專家并不回避“鶻鷹”存在的“心臟病”,中國也正研制與“鶻鷹”相匹配的新一代發動機。《航空知識》雜志副主編王亞男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參展的“鶻鷹”和運-20都處于研制階段,還未完成各種極限飛行動作的測試。另一方面,“鶻鷹”的確受當前裝備的發動機性能限制,推重比不夠導致很多特技動作無法實現,因此它的首秀顯得中規中矩。有專家認為,西方非議“鶻鷹”技術水準時存在一個概念錯誤。“鶻鷹”定位為外銷型戰機,它在設計時的理念不是“越先進越好”,而是最大限度滿足海外用戶的需求,尤其是在成本控制方面。因為過多采用先進技術往往意味著價格攀升,會超過潛在用戶的承受能力。美國F-35戰機就是因未能控制成本,導致價格過高使很多國家放棄了采購計劃。 一邊渲染中國新戰機威脅,一邊又說中國新戰機“不行”。在中國人民大學學者金燦榮看來,美國媒體流露出的矛盾倒是一種正常心態。金燦榮說,在隱形戰機技術方面,美國是首屈一指的領先者,過來人,而中國是趕超者。美國回過頭來看中國自然能挑出許多毛病。打個不恰當的比喻,美國有點像徐娘半老,看著中國這個青春少女,不免覺得她總是瞎打扮,“但中國最終會成長”。 有人總惦記“中美一戰” 珠海航展是國際航展,評論“鶻鷹”自然也非美媒特權。《日本經濟新聞》就說,中國未來5年內會量產殲-31,還可能把它裝在航母上,為此,日本針對中國“決定購買F-35戰機,同時考慮開發國產戰機”。在俄新社報道中,有俄羅斯武器制造企業高管擔憂中國人復制俄羅斯裝備給俄帶來的損失會在幾年內顯現,也有俄武器制造商稱,中俄關系日益密切,沒必要擔心俄武器被中國人山寨。德國《商報》則注意到,中國正在制造國產客機,未來受到挑戰的不僅是洛克希德·馬丁,還有波音、空客。 目前,美國F-22是全球唯一投入實戰的隱形戰斗機。依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數據,全球最大武器出口商也是美國(占全球市場份額29%),排名第二的俄羅斯占有27%,且在研發T-50隱形戰機。中國目前在德國之后排第四。該智庫預測,5年之后,雖然全球武器市場總量會增長14%,但中國份額仍會從當下的2%增長到6%。盡管中美元首在北京相談甚歡,但美國總有人惦記“中美一戰”。《華爾街日報》12日文章指責中國靠竊取技術發展殲-31是在“搶劫美國”,認為中國的目標就是取代美國。《外交政策》則認為“中美都在備戰”,稱這種沖動兩國鷹派都有,美國軍方雜志還幻想過在中國近海遍布水雷,封鎖中國港口的情景。 |
相關閱讀:
- [ 03-08]盤點:中國三代以上主力戰機
- [ 11-17]美軍參聯會主席訪伊拉克 稱打擊極端組織出現轉機
- [ 11-16]四川郫縣一架飛機墜落 疑似主力戰機殲-10B
- [ 11-16]俄媒:MH17遭烏克蘭戰機擊落
- [ 11-11]俄媒:中國殲-31將裝備俄制發動機 可與美F-35競爭
- [ 11-10]忘不了,歷屆珠海航展那些激動人心的瞬間
- [ 11-05]俄羅斯先進戰機蘇-35抵達珠海參加航展
- [ 11-04]“聯合行動—2014E”實兵演習掠影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