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通在經歷7個月的運籌,終于在今日呼嘯而來。 根據滬港通上線首日港交所的數據,盤前競價時段,滬股通130億元的限額就已消耗55%。截至今日13:59分,滬股通今日余額全部消耗殆盡,提前逾1小時結束交易。而彼時,港股通額度僅僅用了10%,仍有91.24億元剩余。首日交易,滬港通呈現出明顯的“北熱南冷”市況。 對此,業內人士并不意外。 首先,當前中國經濟正處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階段,自今年7月滬指從2000點展開的一波嶄新牛市行情恰恰印證了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活力和潛力,A股的吸引力和挖掘空間更加顯著,一些被低估的質優藍籌股將受到更多海外新增資金的青睞,此次此刻推出的滬港通通道,可謂正當其時。 武漢大學金融學院院長董登新指出,相對于從6000點墜落并逐步企穩進入慢牛起步階段的A股,港股處于歷史高位,因此香港投資者更傾向進入A股市場避險投資。 其次,業內人士指出,大陸股民屬于風險厭惡型的較多,對于港股交易的熟悉程度、對于港股風險波動的承受程度、對于除股票之外衍生品的了解程度等的不足,制約了大陸投資者投資港股通的熱情。 再次,為防止互聯互通帶來的潛在風險,對內地個人投資者設定了證券賬戶及資金賬戶余額合計不低于50萬元的門檻也成為大陸投資者投資港股的隱形門檻。 此外,港幣匯率過高的買入和賣出價差也被認為是阻礙港股通的又一大原因。上交所近日公布的港幣匯率買入參考價為0.7671,而賣出參考價為0.8145,二者有著0.0474的差值,也就是約5.82%的匯率差。舉個例子,若投資者花費50萬元買入港股標的,換匯后港股資產變為61.38萬港元,一旦投資者執行賣出,換回人民幣后,原始金額縮減為47.09萬元。也就是說,即便所買港股通標的沒有漲跌,由于匯率原因,一買一賣就已經虧損2.9萬元。不少投資者表示,與其不遭受港股通這一渠道的交易成本折損,還不如直接去開港股賬戶。 但從長遠來看,港股通對大陸投資者而言,還是投資產品的富礦,其運作機制更為市場化、投資品種也更為豐富,投資者在經歷一個適應和培育期之后,港股通的熱情勢必逐漸升溫。 闊別七年,內地與香港兩地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的試驗再次起步,毋庸置疑的是,七年前慘淡收場的“港股直通車”讓投資者多了幾分成熟與冷靜,投資理念更趨于理性化。業內人士指出,一是兩地的交易規則、傭金費率、流動性環境和投資標的均有較大差異,個人投資者對彼此股市均不熟悉,再加上有一定程度上的監管手段干預,從短期看,多數個人投資者選擇觀望可以理解。 從B股到國際板,從“港股直通車”再到“滬港通”,為進一步推進中國資本市場開放和加速人民幣國際化,監管層通過頂層設計、與國際接軌的步伐正在不斷邁進。中國證監會主席肖鋼在今日滬港通開通儀式上表示,滬港通是推進兩地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是資本市場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在我國資本項目尚未完全實現可兌換的情況下,開創了操作便利、風險可控的跨境證券投資新模式。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首日港股通反應較為平淡,對此并不感到著急,他強調一切交易正常平穩,滬港通發展“要慢慢來”。(文/閆雨欣) |
相關閱讀:
- [11-17] 滬港通正式開通 梁振英贊其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 [11-17] “滬港通”今日“通車” 稅收優惠助推開門紅
- [11-17] 滬港通“列車”今天啟程 中國資本市場走進新時代
- [11-17] 滬港通了,深港通還遠嗎?
- [11-17] 滬港通開通半日 投資者表現謹慎
- [11-17] 韓媒:中國滬港通時代來臨
- [11-17] 滬港通正式啟動 首單交易“花落”伊利股份和長江實業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