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中國貢獻”有多少?
2014-11-17 19:23:56? ?來源:新華國際 責任編輯:王瓊 李艷 |
分享到:
|
為推動G20全面增長戰略的實現,習主席專門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創新發展方式,二是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三是完善全球經濟治理。這些建議,既著眼于當下又放眼未來,體現了大國的高瞻遠矚和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并切實履行成員義務的責任與擔當。 認真研究這三點建議,就會發現其思路和內涵與中方在APEC北京會議上推動亞太地區經濟增長的規劃一脈相承,相互呼應。除了繼續推動貿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外,重視基礎設施建設對經濟的拉動效應、重視互聯互通在開辟新增長點時的重要作用,是核心主張之一。 由此,習主席明確提出:“我們支持二十國集團成立全球基礎設施中心,支持世界銀行成立全球基礎設施基金,并將通過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等途徑,為全球基礎設施投資作出貢獻。” 此外,習主席還在峰會期間的不同場合發言,宣布了一系列中方將采取的具體措施,包括中國將采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公布特殊標準、將定期發布石油庫存數據、將設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并重申計劃2030年左右達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 這一系列的重要承諾,盡管具體內容和影響各不相同,但都體現了中國對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主動承擔與自身國情、發展階段和實際能力相符的國際義務的決心和信心。 實事求是地講,G20峰會誕生之初,確實采取了一些應急措施力挽狂瀾。但在當前世界經濟復蘇轉折的關鍵時期,G20的發展同樣面臨著“集體轉型”的問題,即如何由危機應對的短期行為轉變成為全球經濟治理的長效機制? G20需要樹立遠大的目標。正如習主席所說,讓G20真正成為世界經濟的“穩定器”、全球增長的“催化器”、全球經濟治理的“推進器”。當然,G20要實現這一目標,還任重道遠。(記者:田帆陳贄,編輯:魯豫) |
相關閱讀:
- [ 11-17]盤點:習近平在G20峰會上的10句點睛之語(圖)
- [ 11-17]G20"客場"檢驗中國實力 信托創新發展助力經濟轉型升級
- [ 11-17]跟習大大出訪:G20“客場”檢驗中國實力
- [ 11-17]G20峰會 各國第一夫人參觀考拉庇護所
- [ 11-17]美媒:俄官員稱普京從G20提前離場是錯誤決定
- [ 11-17]習近平:中方有信心當好2016年G20峰會主席國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