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重慶11月17日電(記者 張琴 牟旭)根據國家衛計委關于建立醫藥購銷領域商業賄賂不良記錄的規定,重慶市近日出臺了相關配套政策,并公布了第一家行賄的醫藥企業信息,首個上榜“黑名單”的企業是重慶唯信醫療器械有限公司。 從葛蘭素史克中國籍高管被抓到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多名官員落馬,有關部門對醫藥領域的商業賄賂查處力度不斷加大,誠信建設措施也陸續啟動。然而,迄今為止公布“黑名單”的企業或單位寥寥無幾。 行賄只是結果,尋租才是根源 據了解,此次重慶公布的醫藥領域的“黑名單”,不僅有行賄者名單,而且有受賄者名單以及行賄受賄的金額。 例如,重慶唯信公司總經理劉凱在醫療設備銷售過程中給予市十三院原設備科科長王毅好處費合計13.5萬元。 記者試圖通過公開信息聯系這家醫療器械公司,發現其辦公地址已人去樓空。 據統計,2013年全國衛生計生系統共查處醫藥購銷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問題3907件,2984人被追究責任;查處醫藥購銷領域商業賄賂案件377件,690人被追究責任,其中214人受到刑事處罰。 例如,福建漳州藥品回扣案件表明,全市二級以上醫院“無一幸免”;又如,賽諾菲事件顯示,該公司通過研究經費、現金報銷、禮品贈送等方式,向70多家醫院的500余名醫生行賄,最為知名的大型三甲醫院均赫然在列。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李玲認為,一些藥品十多元成本可以賣到200多元,不僅有藥品制造和銷售企業的問題,也有醫療單位和監管部門的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講,行賄只是結果,尋租才是根源。 據分析,醫藥購銷領域的商業賄賂由來已久,已經成為一種潛規則,其原因在于背后巨大的利益鏈條,斬不斷理還亂,不從體制機制方面查找和解決問題,商業賄賂只會“抓了一批人,又有人前赴后繼”。 |
相關閱讀:
- [ 11-17]醫藥領域商業賄賂追蹤:公布"黑名單"單位寥寥無幾
- [ 10-30]壽寧一批醫生涉商業賄賂案 涉案醫生均正常上班
- [ 09-16]福建嚴禁藥品向醫療機構進行商業賄賂
- [ 09-16]福建嚴禁藥品、醫械企業向醫療機構進行商業賄賂
- [ 09-16]我省整治藥械生產流通企業商業賄賂
- [ 09-15]福建出臺規定將藥企商業賄賂納入不良行為記錄
- [ 09-11]華為自查商業賄賂 再敲“民企反腐”警鐘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