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10月17日4版報道的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寨牙鄉巖腳侗寨發現的明代“絲綢之路”遺址,存在多處“女尊男卑”證據,疑為古代“女兒國”。11月16日,參加2014中國·飛山文化旅游節的專家學者前往現場考證,認為這是中國古代的一項獨特文化現象。 寨內村民大都為楊姓侗族。在古代,因為男尊女卑,女性一般不會在石碑上留名,但專家學者們仔細察看寨旁古驛道邊上保存完好的3塊石碑和土地神廟,發現了4個體現當地女性地位的情形記錄。其一,3塊石碑都將女性的名字刻于石碑上,有的是夫妻二人同刻,有的是將女性之名單刻;其二,其中“永遠碑記”(清嘉慶二年立)和“萬代興隆”(清嘉慶六年立)兩塊石碑上所刻捐資者名單中第一個人即為頭人楊門黃氏,楊門黃氏既是頭人又排名最前,說明她應該是當地及周邊區域的首領;其三,有一石碑所刻捐贈者名單全為女性;其四,在山頂古驛道旁邊有一處保存完好的土地神廟,神廟內土地公和土地婆并排而坐,共同接受當地群眾的香火供奉,保佑一方平安,這在全國都是絕無僅有的。 專家學者認為,這4種情形充分反映出在古代當地沒有男尊女卑的觀念,婦女的地位與男子平等甚至高于男子,大多數的婦女當時掌握著家庭中的經濟大權。而且,現如今在該村還一直延續著每年過四個“姑娘節” (即每年的農歷四月初八、十月初一、十月十二和十月二十六)的習俗和由婦女掌管家中經濟的傳統。據寨中老人侗琵琶傳承人楊燦全介紹說,其家譜《楊氏族譜》也大量記載了家族女性為長的現象。 湖南省歷史人類學者陽國勝推測:巖腳侗寨“女尊男卑”現象流傳于飛山太公楊再思重用女將,歷史上楊門女將佘太君、穆桂英的地位都是很崇高的,這里的楊門黃氏成為寨中頭人很自然,巖腳侗寨楊氏地處深山,遠離漢族文化,受祖訓影響不重男輕女,建立起一個女尊男卑的“女兒國”也不奇怪。(記者 肖軍 黃巍 通訊員 劉杰華 蔣甄玲 戈海英) |
相關閱讀:
- [ 11-18]南充衛校里的“女兒國” 54個班都是清一色女生
- [ 11-18]四川南充衛校里的“女兒國” 54個班都清一色女生
- [ 11-18]南充衛校里的“女兒國” 54個班都是清一色女生
- [ 10-28]大學成“女兒國” 女學生連續4年超男生
- [ 08-28]巴西女兒國邀單身男性 英102歲老人接受冰桶挑戰
- [ 03-27]廈門男女比例“倒掛” 不少高校院系成“女兒國”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