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惡果 “發達國家一兩百年工業化進程中分階段出現的環境問題,在我國近30多年的快速發展中集中顯現。”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充滿憂慮地說,“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過程中,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突出。” 河北滄縣小朱莊村村民朱建勇,看到從地下抽上來的水散發著異味,并呈鐵紅色,驚慌莫名。村里一家養殖場的主人稱,數百只雞因飲用這樣的水相繼死亡。 監測顯示,村子附近的建新化工廠不僅向河流排污,還向周邊溝渠傾倒廢渣。這個發生在去年4月的生態事件,雖已過去一年多,但村民至今想來,仍心有余悸。 “過去我們滄州挖幾米深就能得到地下水,而現在一些地方要深入地下幾百米才能抽到水,有時即使抽到也是污染水。”當地一位基層干部說。 只顧眼前利益、注重一己之私——“扭曲的義利觀”是造成耗水過度、水質污染的重要社會心理動因。 盲目拉高速度、片面追求GDP——“被污染的政績觀和發展觀”是危害水安全的重要現實“推手”。 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兼總工王金南說:“在水環境形勢極其嚴峻的海河流域,各地都在發展鋼鐵、煤炭、化工、建材、電力、造紙等高耗能、高污染產業,只顧發展,不管環境。” 水污染加劇多半是人為因素造成的,正是由于人們向大自然無度索取,使得本已稀缺和變臟的水,變得更稀缺、更臟。 根據《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在全國主要江河湖庫劃定的6834個水功能區中,有33%的水功能區化學需氧量或氨氮現狀污染物入河量超過其納污能力,且為其納污能力的4-5倍,部分河流(段)甚至高達13倍。 全國政協委員、新疆師范大學副校長牛汝極說:“一些地方不顧水資源約束和水環境容量極限,不顧企業是否高污染高耗水,只要是見效快、獲利多的項目就爭相上馬,以求短期內做大GDP。” 水安全的危急狀況,有沒有人管呢?這又牽扯到“九龍治水”的體制因素。 資料顯示,目前長江流域已建水庫4萬多座,已建和在建水電站超過2400座。長江水利委員會有關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上游水庫群涉及多家企業,其調度和管理又涉及水利、電力、交通等多個部門。水庫調度運用大都各自為戰,在遭遇大洪水或干旱時,有時甚至會放大下游洪水或加劇枯水程度。 “在我國,跨行政區流域水污染事故時有發生,流域統籌協調不力的問題突出。”上海市環保局局長張全說。 呂忠梅用三個“分割”來形容水安全保護立法難以落到實處的原因:一是流域管理上的“條塊分割”,二是區域管理上的“城鄉分割”,三是同一流域水源功能管理上的“部門分割”。 “這導致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有效保護的多重負效應,不利于水資源的統籌、協調管理及可持續利用。”呂忠梅說。 傷痕難以修復、短視必結惡果。 為從根本上控制水質惡化,全國水污染防治費用節節攀升。“十二五”期間,全國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投入將達5000億元,年均1000億元。雖然國家投入巨大,但水污染問題依然久治不愈。 從1994年開始,養育了全國六分之一人口的淮河流域,成為我國歷史上首次大規模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先導”。經過20年不懈治理,國家投入資金數百億元,才算遏制住淮河不斷加重的“病情”。2013年,淮河流域國家監測斷面中,水質為輕度污染。 太湖同樣因為污染問題成為全國重點治理的“三江三湖”之一。2007年無錫水污染事件暴發以后,政府先后投入800多億元資金治理,代價不可謂不大,然而,太湖水質仍然不容樂觀。 曲格平,中國環保事業的開拓者之一。1972年曾作為中國政府代表團成員出席聯合國第一次人類環境會議。 “40多年過去了,水的問題愈演愈烈。”回顧來路、檢視當前,這位84歲的老人發出了“錐心之問”——“再不抓緊行動,難道真的要讓最后一滴水成為人類悔恨的眼淚?” |
相關閱讀:
- [ 10-15]中國南水北調中線數百道閘門保輸水安全
- [ 05-12]多地水庫存污染隱患危及調水安全
- [ 02-25]總書記關注水安全:地下管道加粗了嗎
- [ 12-28]土鍋爐街邊燒水 安全隱患村民驚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