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部分演講嘉賓(截圖來自大會官網) 在烏鎮景區,“當好東道主,擁抱互聯網”等標語隨處可見;練習著“welcome to wuzhen”的烏鎮居民展現著他們對世界人民的友好;覆蓋烏鎮的無線網絡告訴你,互聯互通正在進行時。11月19日至21日,中國將在浙江烏鎮舉行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這一盛會吸引了全球目光。 彰顯自信 搭建平臺 在當下,互聯網這個詞熱得“發燙”,各地和相關機構舉辦的與互聯網有關的論壇數不勝數,一時間,民眾都有些審美疲勞。但是,即將登場的“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用時下的流行語說,絕對的“高大上”。 首先,“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名字就很“響亮”。中國接入國際互聯網20年來,由中國倡導并舉辦世界互聯網盛會,還是第一次,彰顯了互聯網大國的自信。 “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擁有最多網民,占世界網民的1/5,理應為世界搭建一個具有廣泛代表性的開放平臺。”國家網信辦主任魯煒在不久前出席此次大會的新聞發布會時說,此次互聯網大會的主題是“互聯互通共享共治”,“要為中國與世界互聯互通搭建國際平臺”,“要為國際互聯網共享共治搭建中國平臺”。 其次,嘉賓和參會者可謂“明星云集”。作為分析全球互聯網行業趨勢動向,梳理全球互聯網階段性發展成果,共商互聯網業發展前景的高端會議,此次大會第一次匯集全球網絡界領軍人物共商發展大計。與會嘉賓代表來自全世界近100個國家和地區,1000余人,既有國際政要,也有領軍人物;既有ICANN總裁法迪等國際機構負責人,也有互聯網之父等頂級專家學者;既有發達國家代表,也有發展中國家代表;既有微軟、三星、高通等國際網絡巨頭,也有阿里巴巴、百度、騰訊和三大電信運營商等中國著名企業負責人。還有日本軟銀集團董事長孫正義、美國硅谷銀行行長Dave Jones…… 再看此次大會的議題,十分精彩。此次大會設置了8大板塊、13個分論壇,涵蓋網絡空間各領域的重大問題、關鍵問題。在分論壇議題的設置中,不僅第一次全景展示中國互聯網發展理念和成果、全方位展示中國網絡企業的發展成就,而且就世界性的互聯網熱點議題進行頭腦風暴。包括“共建在線地球村”“跨境電子商務和經濟全球化”“共同打擊網絡恐怖主義”“網絡安全和國際合作”“互聯網與金融:促進金融創新和經濟發展”“互聯網與政府:公共服務創新”“構建全球互聯網治理生態系統”等。 烏鎮“論劍” 空間無限 全球的互聯網大佬將齊聚歷史文化名鎮——烏鎮。烏鎮更火了。 烏鎮,中國江南水鄉古鎮的典型代表,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擁有7000多年文明史和1300年建鎮史。 魯煒表示,這是第一次以千年古鎮命名世界網絡峰會,而且大會將永久會址確定在桐鄉烏鎮,“旨在讓最先進的世界文明成果與最悠久的中華文化交流融合,讓現代信息文明與傳統歷史文明交相輝映”。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杭中間是桐鄉”。互聯網大會落戶桐鄉烏鎮,不僅對于烏鎮的文化旅游業發展是新的契機,對于桐鄉的電子信息產業也無疑是巨大的利好。 據介紹,2013年,桐鄉約有1.5萬家電商,全年電商交易額約為350億元,其中網絡零售額約為70億元,占整個嘉興的1/4。在阿里巴巴發布的2013年“電商百佳縣”中,桐鄉位列第七。 桐鄉以及周邊鄉鎮能否抓住這樣千載難逢的機遇,成為互聯網產業集聚的高地?如何以互聯網思維以商引商? “產業要發展要壯大,先要清楚桐鄉的優勢在哪里,從而建立一個好的平臺,這是邁出成功的第一步。”桐鄉電商協會會長、浙江樂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榮昌說,“我們很期待,更有信心。” 距離大會開幕還有4天。來自全球幾十個國家的近千位嘉賓將來到烏鎮。3天里,吃住行,都集中在烏鎮西柵景區及周邊。據介紹,11月初,互聯網大會志愿者首場培訓會舉行,經過前期報名和篩選后,桐鄉共有246名志愿者參加此次培訓。在烏鎮景區,“當好東道主,擁抱互聯網”等標語隨處可見;練習著“welcome to wuzhen”的烏鎮居民展現著他們對世界人民的友好;覆蓋烏鎮的無線網絡告訴你,互聯互通正在進行時。據悉,烏鎮景區在原有互聯網出口寬帶2條百兆的基礎上,將新增5條千兆和2條萬兆光纜。網速最多可比以前快100倍。 鎮小名氣大,網絡故事多。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讓我們烏鎮見! |
相關閱讀:
- [ 11-18]“烏鎮峰會”紀念封亮相世界互聯網大會
- [ 11-18]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落戶烏鎮 每年一屆
- [ 11-18]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水鄉古鎮回眸中國互聯網20年
- [ 11-18]互聯網大會各項準備就緒 明日喜迎世界各地來賓
- [ 11-18]直播:互聯網大會新聞發布會
- [ 11-18]圖解:四組關鍵詞盤點互聯網法治二十年
- [ 11-18]世界互聯網大會:中國,推動世界互聯網發展
- [ 11-18]【圖個明白】世界互聯網大會明日開幕,這些事將影響你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