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曲的義利觀”是重要動因 河北滄縣小朱莊村村民朱建勇,看到從地下抽上來的水散發著異味,并呈鐵紅色,驚慌莫名。村里一家養殖場的主人稱,數百只雞因飲用這樣的水相繼死亡。 監測顯示,村子附近的建新化工廠不僅向河流排污,還向周邊溝渠傾倒廢渣。這個發生在去年4月的生態事件,雖已過去一年多,但村民至今想來,仍心有余悸。 “過去我們滄州挖幾米深就能得到地下水,而現在一些地方要深入地下幾百米才能抽到水,有時即使抽到也是污染水。”當地一位基層干部說。 只顧眼前利益、注重一己之私——“扭曲的義利觀”是造成耗水過度、水質污染的重要社會心理動因。 盲目拉高速度、片面追求GDP——“被污染的政績觀和發展觀”是危害水安全的重要現實“推手”。 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兼總工王金南說:“在水環境形勢極其嚴峻的海河流域,各地都在發展鋼鐵、煤炭、化工、建材、電力、造紙等高耗能、高污染產業,只顧發展,不管環境。” 水污染加劇多半是人為因素造成的,正是由于人們向大自然無度索取,使得本已稀缺和變臟的水,變得更稀缺、更臟。 根據《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在全國主要江河湖庫劃定的6834個水功能區中,有33%的水功能區化學需氧量或氨氮現狀污染物入河量超過其納污能力,且為其納污能力的4-5倍,部分河流(段)甚至高達13倍。 (據新華社電) 相關新聞 國家出臺規劃保護365個水質較好湖泊 據新華社北京11月18日電(記者顧瑞珍)環境保護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日前聯合印發《水質較好湖泊生態環境保護總體規劃(2013-2020年)》,提出為保護湖泊生態環境,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老路,將對365個水質較好湖泊進行保護。 三部委表示,我國將對水質較好湖泊劃分為5個自然分布區域進行保護,即東北湖區、東部湖區、云貴湖區、蒙新湖區和青藏湖區。 自“九五”以來,國家對污染嚴重的太湖、巢湖、滇池開展了大規模的治理工作,初步遏制了“三湖”水質惡化的趨勢,但“三湖”治理效果并未達到理想狀態。“隨著湖泊流域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特別是近年來種植養殖業、旅游業、采礦業以及沿湖工業和城鎮化不斷發展,保護‘一湖清水’的壓力越來越大。”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鄭丙輝博士說。 專家認為,開展水質較好湖泊生態環境保護,折射出國家湖泊治理的思路有所調整,即既要治劣、更要保優。此舉有利于扭轉過去污染越重越能得到重視、越能得到國家財政支持的“逆政策效應”,有助于避免重走太湖、滇池等多個湖泊“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規劃明確,將優先選擇水質較好、重要飲用水水源或具有重要生態功能的湖泊。環保部將參照《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專項規劃實施情況考核暫行辦法》對規劃內湖泊水質保護目標進行考核。 短評 正視水安全“新常態” 新華社記者 閆祥嶺 王敏 譚暢 古人云,善治國者,必重水利。水利對中國這樣一個農業大國來說,是發展的基本保障,是涉及民生的頭等大事。 然而,在不少地區水情已經發生很大變化。如海河流域,不僅曾經通航的大運河已經基本無水,其余多條天然河流也長期斷流,導致以往多條為消除水患而修建的工程設施使用率不高;在京津冀地區,人均水資源僅286立方米,遠低于國際公認的人均500立方米的“極度缺水標準”;在洞庭湖區,一些市縣“水窩子里沒水喝”的尷尬局面已持續很久。可以說,水資源短缺、水污染嚴重、水生態惡化等問題已嚴重影響城市生態環境,甚至制約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當前,各地嚴峻的水安全形勢是我們必須重視的“新常態”。相關部門應時刻緊繃保障水安全這根弦,徹底摸清我國河、湖、地下水等水資源新情況新變化,從長遠著眼,在科學調研、合理規劃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及時啟動相關水利工程設施建設。 水安全“新常態”對相關應對措施提出了不同以往的要求。這要求決策者需要依據最新水情,結合區域內城市發展、人口分布等生產生活需求,及時規劃、調整水利工程設施,推動區域內水資源分布空間均衡,在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中融入科學治水思維,為區域可持續發展提供水安全保障。 |
相關閱讀:
- [ 11-19]北京正研究擁堵費等政策 力爭降低機動車污染排放
- [ 11-18]中國水安全問題調查:全國十大水系水質一半受污染
- [ 11-17]遇到污染,環保的“口頭承諾”都省了?
- [ 11-17]“住戶近一年飽受酒吧噪音污染”追蹤 酒吧已改進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