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受歐債危機嚴重影響的南歐國家,青年人失業率居高不下。面對困境,有人感慨生不逢時,有人開始反思自己,努力化危機為人生機遇
西班牙有人選擇充電 有人甘當“尼尼族”
今年28歲的艾薩拉這個暑假很高興,因為她剛剛獲得了西班牙國家圖書館提供的一筆勤工儉學獎學金。“獎學金一共1000歐元,我拿到手的大概有800歐元。這在幾年前對許多人來說可能真算不上什么,但對我現在特別重要,至少房租和生活費有了著落。”
艾薩拉來自西班牙北部的阿斯圖里亞斯,碩士畢業后,她曾在卡斯蒂亞拉曼查大區的地方電視臺工作了兩年半,去年10月被辭退。在重新找工作無果后,艾薩拉決定回到學校繼續深造,目前她是馬德里卡洛斯三世大學博士一年級學生。
在獲悉有獎學金之前,我已經跟父母商量好,可能需要搬回家去住,因為沒了失業金,我連房租都付不起。這筆獎學金好歹能幫我暫時渡過難關。”艾薩拉略微松了口氣。
艾薩拉說,她身邊有不少類似經歷的朋友,在西班牙經濟不景氣、工作難找的情況下,大家不想在家虛度光陰,重回校園繼續攻讀學位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此外,還有一些年輕人選擇出國工作。她的一名同學畢業后在英國一家公司工作,可幾年后該公司破產倒閉了,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現在只能在快餐店里端盤子。
“父母從小教育我要獨立,從20歲起我就單住了,畢業后完全靠自己的收入生活,現在再讓我回家啃老,真有些無法接受。”艾薩拉很無奈。
根據經合組織的一份報告,23%的西班牙15—29歲的年輕人既不學習也不工作,他們構成了西班牙“尼尼族”(既不學習也不工作的西班牙語縮寫)。“我覺得‘尼尼族’的出現有很多原因,比如宏觀經濟衰退、長期形成的對社會福利的過度依賴和創業精神缺乏等。”艾薩拉說。
與艾薩拉相比,年紀相仿的豪爾赫和貝阿特麗絲算是幸運的。兩人都沒有上大學,而是選擇了職業教育培訓,所以參加工作比較早。在嚴重的就業危機到來之前,兩人已積累了一定工作經驗,比較容易找到新工作。貝阿特麗絲目前在一家咨詢公司做文秘,而豪爾赫在經歷了幾個月失業后,去年找到了一份餐飲集團裝修設計部的工作。
盡管目前的工作還算穩定,豪爾赫和貝阿特麗絲也會“居安思危”。豪爾赫在加強英語學習,貝阿特麗絲則報了一個私立大學的周末班,希望拿到一個文憑。她說,“為了以后更好地發展,只有不斷充電才更具有競爭力。”
葡萄牙生活雖然拮據 夢想依然存在
奧艾伊拉斯是距離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約20公里的一個海濱小城,本報記者抵達時,這里正在舉行傳統的守護神節。盡管經濟不景氣,但對于喜歡熱鬧的葡萄牙人來說,節日依然是老百姓的快樂時刻。
“我是一個網站設計師,入行已經3年。”在市中心公園里,葡萄牙青年努努爽快地和記者聊起他的近況,“去年我只做了六七個網站,收入不是很多,暫時和父母住一起。奧艾伊拉斯不是一個消費昂貴的地方,所以生活還行。”28歲的努努沒有上過大學,自學了計算機、網站設計等。“我以前喜歡打游戲,對互聯網相關的東西很感興趣,現在正自學三維設計,用自己的興趣愛好來謀生,也還不錯。”
努努對政府削減社會福利很是不滿。“這幾年對葡萄牙人來說是挺難熬的時期,政府在醫療、衛生、福利等很多領域進行了財政緊縮,公務員也降薪了。我參加過一次里斯本大游行,當時就是想通過行動讓政府明白民眾的力量和感受。”
“葡萄牙的年輕一代對變革的信心不是很足。經濟危機以來,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但顯然不夠,腐敗問題亟待解決。執政者與大利益集團的關系太過密切,很多公共開支沒用到刀刃上。”年齡比努努大的馬克對國家政治和社會現狀的思考顯然更多。“人們可能會說許多,但最后可能什么都沒做。葡萄牙人對足球的興趣可能比政治多得多。”馬克覺得社會現狀在短期內得到明顯改善的可能性不大。
馬克在家中開了一個小作坊,制作手工圖書,所有圖書從設計到繪畫再到印刷,都是自己獨立完成。“做一本書大概需要七八個小時,每本書能賣幾十歐元,但銷量很少。每個月下來,我們夫妻倆也就能掙1500歐元,剛剛滿足基本生活開支,所以一些不必要的消費能省則省。”馬克坦言,他們不遠途旅行,不去飯店吃飯,每年只買一兩件新衣服。不過,拮據的生活并未磨滅馬克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夢想的追求,馬克和妻子在家里還接待一些來葡萄牙自由行的外國游客,“他們給我們帶來了新觀點、新視野,這種生活感受也非常有意思”。
“現在失業率很高,社會給我們提供的機會的確不多。我有一些朋友去了英國、瑞士求職,但我不想走,一是我在這里還有份工作,更重要的是我不想離開祖國和故鄉。”35歲的芭芭拉畢業于葡萄牙著名高校里斯本大學,目前在沃達豐公司當接線員。“上大學時希望畢業后能當公務員或從事翻譯工作,但理想和現實總是有很大差距。”
意大利年輕人“啃老”多 究竟誰之過
“想要改善年輕人的就業情況是不可能的!”34歲的意大利青年勞拉毫不掩飾對政府的不滿。勞拉是羅馬大學中文專業的畢業生,即便在意大利國家電視臺看來,中文專業能夠讓她比其他人多30%的就業機會,但她已經有7年時間沒干過穩定的工作了。“我現在依然待在家里,只是偶爾接些翻譯的活兒做做。”她說。
35歲的安托內拉法律專業畢業后就獲得了律師資格,在一家律師事務所實習幾年后,因為看不到職業發展的任何前景,不得不放棄了實習。“我只能回家和父母一起生活,”安東內拉告訴記者,雖然她沒有放棄尋找工作,但事實上已對此“不抱希望”。
像勞拉和安東內拉這樣的“尼特族”(既不學習也不工作的英語首字母縮寫)在意大利并非個例。意大利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全國“尼特族”人數在2013年上升至約370萬,較2012年增加30余萬,占到了35歲以下人口總數的30%左右。
在歐洲多國扭轉經濟頹勢開始增長后,意大利的經濟形勢依舊不容樂觀。2014年,意大利經濟增長率預期不斷被下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估僅為0.3%,而意大利國家統計局更是認為,本國經濟今年仍可能出現0.1%的萎縮。雖然意大利政府不斷表態,把解決年輕人就業問題作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但經濟無法重回軌道,就不可能為年輕人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近年來,意大利年輕人失業率不斷上升,目前仍在40%以上。
對未來的絕望而產生的抱怨,是記者采訪意大利年輕人時聽到的最多聲音。但在外界看來,經濟蕭條并非意大利年輕人就業困難的罪魁禍首,多數年輕人更應該反思自身問題。意大利著名記者杰納羅·圣朱利亞諾對本報記者表示,現在的年輕人從小嬌生慣養,缺乏應有的壓性和耐挫性,以及最起碼的吃苦精神。
據意大利國家統計局統計,截至2012年年底,共有近700萬意大利青年仍與父母生活在一起,占到了35歲以下未婚人口的61.2%。這么多“大寶貝”無法經濟獨立、自理,成了意大利的嚴重社會問題之一。菲亞特集團董事長約翰·埃爾坎在該數據公布后就公開表示,其實在意大利不是沒有就業機會,只是年輕人們缺乏拼搏精神,“他們找不到工作只是因為覺得待在家里更舒服”。
一家意大利網站日前對5100名今年畢業的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43%的大學畢業生對自己畢業后步入社會的發展毫無頭緒,高達80%的受訪者甚至認為對個人未來進行規劃毫無意義。安莎通訊社對此評論稱,“很顯然,這些年輕人從未想過自己的未來,也沒有對未來發展前景做任何準備。沒有打算,又怎能立足社會呢?”
希臘不再得過且過 謀求自我改變
“這是我接下來3個月僅有的生活費。”希臘青年安東尼斯向本報記者敞開錢包,里面只有30歐元紙幣和十幾個分幣。
安東尼斯今年24歲,是一名貝斯手。債務危機爆發前,他在一家音樂學校任教,除學校的穩定收入外,還時常有一些商演收入,生活談不上富裕,但絕對小康。現在的他沒有穩定的工作,只能靠做家教甚至街頭表演維持生計。
自2009年末爆發主權債務危機以來,希臘的國內生產總值縮水超過1/4,經濟形勢急劇惡化導致大量中小企業破產。為配合歐盟委員會、歐洲央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救助計劃,希臘政府持續實行緊縮政策,公共機構大量裁員,失業率不斷攀升,工作經驗相對欠缺的年輕人首當其沖。官方數據顯示,希臘年輕人失業率從2009年開始持續上揚,到2013年11月更是創下了61.4%的歷史紀錄,年輕人的經濟條件日益困窘。
“希臘人總是得過且過,對自己的事情也是如此。”安東尼斯說,“我覺得這種習慣很不好,債務危機讓我們國家自食其果。”他認為,對于希臘年輕人而言,反思過去也許是危機最積極的意義,困境迫使很多年輕人鼓起勇氣,從被動轉向主動,創造機遇,改變自己。
從國家層面來看,希臘的“自我改變”已初見成效。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希臘經濟今年將擺脫萎縮,全年國內生產總值可能出現0.6%的微弱增長,明年經濟增速可達2.9%。希臘總理薩馬拉斯今年初制定計劃,為中小企業創造更多發展空間,帶動年輕人就業。
30歲的利奧尼達斯正在努力學習英語,以增加自己的擇業競爭力。他的女朋友格利克里婭則幸運些,“我剛找到一份工作。經濟危機在讓我們失去生活保障的同時,也促使我們冷靜地思考,賦予了我們嘗試改變自己的勇氣。政府要改革,年輕人要改變,摒棄過去的不務實主義,這也是將危機變成機遇的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