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調查,水電汽油價格中存在普遍的“附加費”現象,各地標準不同,項目易增難減。以2013年全國用電量估算,電價附加費一年可達2000多億元。業內表示,附加費擠壓了價格市場化改革空間,且水電增加成本以附加費的方式暗地收取,令公眾質疑。(《南方都市報》) “附加”的東西,自然不能喧賓奪主,通常也不會受到關注。“附加費”同樣也不例外。水電汽油的價格形成機制更加復雜,用“附加費”來涵蓋一些價格形成機制中的邊緣成本,似乎也可以理解。不過,公眾不較真,并不意味著“附加費”可以胡來。現實中,隨著水電費用的銀行代繳代扣,甚至連繳費明細公眾都很難知情,“附加費”究竟附加了啥,更是缺乏起碼的公示與評估程序。 “吃水不忘打井人”。本著誰受益誰埋單原則,水電用戶為相關的水電工程埋單,也是合理的成本分擔機制。從這個角度看,無論農網還貸資金、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還是城市公用事業附加費,甚至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資金,被計入“附加費”也非全無道理。不過,即便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沒有財政支撐,只能從水電收費中“拔毛”,但如何拔,拔多少,顯然也不能隨心所欲,更非多多益善。筆者覺得,這些基金需要籌資的額度是否合理,首先要有嚴格的評審,即便計入“附加費”,也需把賬算得明白清楚。 正是緣于“附加費”收得隨意,各種亂象也隨之“附加”,如違規加價、過期不取消。而附加費的使用更是黑箱操作,本該專款專用進入基金賬戶,最終卻成為相關企業的營收和補貼,更是普遍的潛規則。 從某種意義上說,“附加費”本質上是一種“稅”,自然不能想收就收,必須有嚴格的程序。對當前的“附加費”種種,首先要加以清理,剔除違規與超時收費,即便保留的收費項,也應公開資金去向。對“附加費”不知去向甚至挪用濫用的,要建立責任追究機制。對附加費的增添,更需引入稅收監管原則,有必要通過人大審議,并建立透明的監管體系。唯此,“附加費”才不會成為一筆“糊涂賬”,淪為一個塞滿利益的“筐”。 |
相關閱讀:
- [ 11-19]清理“附加費”讓收費回歸正確道路
- [ 11-19]北京出租車燃油附加費暫不調整 多城市取消或降低
- [ 11-18]讓附加費成為明白賬
- [ 11-18]衛計委通報甘肅武威血站強迫未成年人賣血 多城市下調出租車燃油附加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