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青奧會上,國際奧委會體育部主任麥康奈爾曾說,青奧會學習與分享是主題,有些項目就是要區別于奧運會,就是要受到青年人的青睞,以充分展示體育中的教育作用。其實,這些項目也完全適合中國學校開展,讓孩子在體育中潛移默化地被教育。 啟示1 文化小屋 可以通過體育項目 與國外孩子交流 千萬別認為體育就是跑步、就是運動身體,那樣體育就被狹義地理解錯了。借助體育運動的舞臺,我們可以在校園給孩子們打開一個認識世界的窗口。 這次青奧會的青奧村里,到處都有文化小屋,展現的是世界各國文化。尤其是一些小國獨特的文化,要是不到文化小屋,還真不知道這世界上還有這么有意思的文化。而且,若不是這次機會,就連記者也不知道僅南京一座城市居然有那么多與各小國建立聯系的姊妹學校。正是憑借這次青奧會,以前聯系并不多的姊妹學校建立起了國際聯絡網,一下子開闊了孩子們的眼界,也打開了學校認識世界的一扇國際之窗,這種溝通和交流本身就是一種教育。 前期的溝通和交流之后,國外姊妹學校派人專程來到南京,幫助南京志愿者一起建起了自己國家的文化小屋。有的小國蘊涵著大文化,像盧森堡,這個小國的旅游就非常獨特。而圣馬力諾是歐洲一個如城堡大小的國家,但這個小國卻有錢幣之國的稱號,圣馬力諾的文化小屋前擺了一個大水桶,大家用筷子來夾硬幣,這個簡單的小游戲吸引了很多人。 列支敦士登是在瑞士和奧地利之間的小國,只有160平方公里,3萬多人口,他們發行郵票非常多,全世界都很喜歡他們的郵票,郵票占20%的國民收入,因此是郵票之國。9名南京太陽城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們是可愛的志愿者,身穿當地人民族服裝,負責介紹這個小國。不少同學說:“參加青奧會,可以親身和外國朋友去交流對話,可以了解許多外國人,讓他們也了解我們?!?/p> 在拉脫維亞小屋,人們能看到志愿者用毛線制作的編織品,墻上掛的作品不少是從拉脫維亞郵寄過來的。一位小同學說:“以前我們之間聯絡不多,通過青奧會,我們的距離感覺拉近了,大家都很興奮,原來拉脫維亞如此有趣。”在塞浦路斯小屋,各種有趣的娃娃、風景和城市的照片隨處可見,還設置了魔法黏土等可以讓參加者互動競爭的游戲,志愿者陳蕊穿著塞浦路斯民族服裝,給大家介紹魔法黏土,用泥土制作小娃娃,看誰做得更精致。 身穿白俄羅斯民族服裝的中國小女孩,在白俄羅斯小屋里制作著陶藝。13歲的志愿者程天純說:“白俄羅斯制陶和編織早就有了,我們學校與白俄羅斯當地學校有互動,他們專程有人過來幫助我們布置小屋。感覺這次活動很有意義,對人生也是一種豐富?!?/p> 通過文化小屋,一個個陌生遙遠的國度,變得如此之近。學校完全可以通過一些體育活動,讓不同國度的學校和孩子建立聯系,北京有一些學校是某些體育項目的傳統校,我們可以在暑假或寒假派遣孩子到國外和當地學校的孩子一起比賽交流。 啟示2 混搭項目 讓孩子忘記競技投入體育的快樂 國際奧委會委員楊揚說,這幾年越處于體育競技之中,就越感到似乎自己“遠離”體育競技,越接近“體育本質”,應該說以前我們忽視了體育的教育作用。這不僅僅指體育部門,還有教育部門。 南京青奧會給不少人新的啟示,那就是不拘一格設置適合青少年的體育項目,反而會使孩子們享受到體育的快樂。這次青奧會許多項目均打破了國界、打破了性別、打破了項目界限,混搭項目讓孩子們遠離競技,投入到體育快樂本身的氛圍之中。 楊揚說:“你們這些跑過那么多國際賽事的體育記者,是否也感到耳目一新,或者說眼花繚亂?這些舉措都在傳遞一些理念,體育除了競技拼爭獎牌之外,還有很多內容,我們是社會人,每個人都要正常生活,都希望世界更好,如果站在世界角度上看體育,體育要體現出奧林匹克教育的價值。” 中小學校也可以在一些運動項目中設置混搭比賽,比如在運動會上讓高年級和低年級學生組成一隊參與比賽,也可以進行同年級男、女學生混搭比賽,這樣的比賽反而更容易激發每個人的潛力以及對榮譽的追求,盡情享受體育帶來的快樂。 此外,我們也可以在一些項目上進行改革,設置適合孩子們的項目,而沒必要都一樣。比如這次南京青奧會,籃球比賽就不是以往的5人制室內籃球,而是三對三籃球和類似全明星賽的定點投籃、3分球單項賽,反而激發了青少年喜歡這個項目。同樣道理,我們也沒必要把體育運動項目設置成和成年人一樣,只要孩子們喜歡,我們應該著重培養孩子對體育的興趣,讓他們未來的人生更加豐富多彩,成長得更加快樂。 啟示3 親子套票 讓孩子親自體驗 賽場的真實與震撼 楊揚說:“青奧會很多活動就是在不斷提醒大家,體育的未來在于對孩子的教育,而不是在這個年齡段出什么成績,因為青少年是我們世界的未來。在中國社會,青少年缺乏體育運動,教育里面素質教育缺失,體育在中國社會發展過程中恰恰更能扮演重要角色,有很大的潛力去發揮。” 我國有那么多優秀運動員,但是我們僅把他們當作簡單的榜樣,卻不知道讓孩子要學習榜樣什么,或者說只知道學習那些大道理,而不明白要學習體壇英雄身上的哪些細節,而這些細節恰恰是對孩子未來工作和生活非常重要的內容。同時,這也說明我們體壇英雄走進校園的機會還是太少,沒有和青年人一起互動。 如今的青少年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優越,很自信,但缺少挫折教育,經歷真正的痛苦和失敗太少,心理素質較差,扛負壓力的能力不足,自我單兵生存能力較差。而且,對于自己未來的“職業規劃”并不明確,缺乏感恩的素養。 另外,社會各方面將體育競技比賽和青少年教育割裂開,這是完全錯誤的。應該讓孩子親自去感受體育帶來的沖擊。 在南京青奧會,2/3的比賽門票都是親子票,孩子和父母一起觀看比賽,拉近了孩子與父母的距離,同時也能感到體育比賽帶來的全方位沖擊,懂得規矩,懂得去證明自己,懂得無論多么艱難也要勇敢向前的精神。體育比賽有時就是這樣,能讓孩子在現場感受成功和失敗,感覺到對心靈的沖擊,孩子自己肯定會有收獲。 學校可以和體育相關部門聯系,讓孩子們有機會到賽場去感受體育比賽的真實與震撼;同樣體育部門也有責任和教育部門合作,讓孩子能走進賽場。其實,不要說太大的國際比賽,即便是CBA、排球等聯賽賽場以及國內普通的賽事現場,也完全可以帶孩子們去實地感受一下,培養興趣。學??梢院腕w育部門合作,讓學生們多參與一些體育賽事志愿者工作,這是孩子在走出校園之前,難得的和外界溝通的機會。 楊揚說:“實際上無論是贏和輸,都是一個人成長的過程,都會有人生收獲。我們有些遺忘了體育很重要的教育功能,而且不止教育這樣簡單。巴赫主席就說,體育的作用被很多教師和家長所低估,甚至可以說,這種狀況在中國更為嚴重。其實,體育比賽讓大家可以在同一規則下,展開公平的對抗、溝通和交流,這比說教更管用。”孔 寧 本報記者 劉平 |
相關閱讀:
- [ 09-26]公司圓滿完成南京青奧會保電任務
- [ 09-26]國家電網四級聯動 南京青奧會開幕式保電成功
- [ 09-15]青奧會枯死苗木放倒了南京高官?
- [ 09-11]別讓青奧會為突擊栽樹背黑鍋
- [ 09-09]青奧會“空氣保衛戰”有何借鑒意義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