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11月20日電 美國《紐約時報》20日刊發評論文章稱,印度人在富裕起來的同時也在產生巨量垃圾。他們可能講究個人衛生,卻無視公共環境的骯臟,認為清理垃圾“永遠是別人的事”。
作家杰里·平托在文章稱,印度的臟讓人“無處逃避”。他說,自己生活的城市孟買有約2000萬人。統計數據稱每人每天產生630克垃圾,那就是每天1260萬噸垃圾。孟買同時也是印度最富有的城市,三分之一的國家所得稅收入來自這里。越有錢,產生的垃圾越多。
醫生則表示,自己沒辦法準確測量病人的維生素B水平,因為自來水的糞便污染給數據的影響實在太大。這座城市的19世紀下水管道經常緊貼著水管,而且兩條管道都千瘡百孔。
在德里,成百上千的部長、官吏和員工坐著成百上千輛汽車在城市里穿行,每個人都單獨坐一輛車,配一個司機,每個人都在哀嘆堵車之嚴重,每個人都抱怨空氣質量,卻沒人會承認自己也是問題的一部分。
此外文章指出,印度的清潔工從事這份工作并非個人選擇。他們生來就是清潔工,而且不應該有任何其他奢望。在印度,清理廁所的人主要還是低種姓印度人,打掃衛生永遠是別人的工作。
文章還指出,處理垃圾的政策沒有得到實施。盡管孟買政府要求居民把垃圾分成干濕兩類,市政工人通常會把所有垃圾混合在一起,裝進一個大垃圾桶里。
印度現在還有撿破爛的和收廢品的人。他們收購舊報紙、瓶子,以及一切你不想要的東西。有些東西會被回收利用。在城市收購的舊衣服會賣給農村人。舊電器被翻新,重新在市場上出售。光盤被畫上了宗教符號,掛在汽車里。我們不斷回收和升級再造。
文章認為,由于全球化的惡果,有太多東西被制造出來。塑料曾經是舶來品;人們曾用粉筆在石板上簡單地演算,用鉛筆寫課堂筆記,并重復使用本子。現在,沒有哪個孩子會使用這種本子。“人們變得更加富裕,更加注重時尚,也更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