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媒體應該如何變革和發展?11月19日上午,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新媒體新生態”論壇在浙江烏鎮召開,八位媒體負責人就上述問題進行了廣泛交流。 互聯網改變百姓生活,也進一步催生媒體革命 “今年4月,廈門大學一個大學生告訴我,他們現在根本不看報紙,甚至連新聞網站也不用,他們獲取新聞的唯一方式是在打游戲的時候,通過電腦屏幕右下方彈出來的小窗口讀新聞。”人民日報副總編輯、人民網董事長馬利用這樣的開場白告訴大家,新媒體的出現重新定義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 這一觀點引起了多位主講嘉賓的共鳴。新華網總裁田舒斌隨即講述了一個直觀變化,“以往,當重大事件發生后,我們會去看每天定時播報的電視新聞或定時發行的報紙,或者走家串戶時偶爾聊起發生的既定事實,而這些經常是事件發生了幾小時甚至幾天之后。而今天,隨著新媒體的發展,事件親歷者能當場發出信息,瞬間傳遍世界每個角落,信息消費已經越來越即時化。” 與此同時,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沈陽用一組數據作出印證:“據國外研究者的發現,我們每天平均摸手機大約150次,手機距離我們的最大距離一般不超過1.5米。每天我們打開微信38次,微博手機訪問者比例超過70%。” 互聯網改變百姓生活,也進一步催生媒體革命。優酷、土豆等視頻網站發展初期以PC為主,而從2012、2013年開始,移動端的播放量達到千萬集,且移動流量超過PC流量的兩倍。優酷土豆集團CEO古永鏘表示,因智能手機等小屏時代的崛起,線上的視頻、社交都要考慮總體融合的解決方案,于是手機互聯網步入多屏合一時代,為公眾推送喜愛的節目,積累了各種粉絲。“粉絲產生的衍生經濟,其推動效果會在未來兩三年顯現出來。” 澳大利亞電信大中華區CEO高瑞彬表達了類似觀點:“從信息傳播的平臺上,我們已進入三網融合的時代,互相滲透,互相兼容。目前各國的電信和有線電視運營商都在向網絡投入巨資,推動三網融合。隨著未來帶寬的升級和消費習慣的改變,媒體產業格局還會產生根本性改變。” |
相關閱讀:
- [ 11-20]世界互聯網大會觀察:中國正從邊緣成為主流
- [ 11-20]馬云:互聯網改變全球貿易格局 DT時代客戶要體驗
- [ 11-20]國平:讓互聯網發展成果惠及13億人民
- [ 11-20]外媒:中國互聯網勢將影響全球
- [ 11-20]外媒:學者稱主辦世界互聯網大會是中國開放表現
- [ 11-20]走向網絡強國的“烏鎮網事”
- [ 11-20]習近平: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
- [ 11-20]外媒贊習近平賀詞:世界互聯網刻下中國印記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