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文經典引用看習近平治國理政
2014-11-21 10:37:16? ?來源:學習時報 責任編輯:林晨 李艷 |
分享到:
|
最近,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北京師范大學時表示很不贊成把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他說:“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的腦子里,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可以看出他對古典詩詞、傳統文化的高度重視。 縱覽習近平同志過去20年的一些著作,如擔任福建寧德地委書記時的《擺脫貧困》、主政浙江時的《之江新語》和《干在實處走在前列》,以及自2012年11月份以后的重要講話,我被其中所引用的古文經典吸引,并抄錄下來認真學習。在學習的同時,我又受到了一次傳統文化的熏陶。 習近平同志不僅古文功底深厚,在學用結合、知行合一方面也做出了表率。從這些古文的引用中可以看出傳統文化與我們黨治國理念的一些內在關聯。 立足高遠和戰略思維 在紀念鄧小平誕辰110周年的座談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同志指出,學習鄧小平高瞻遠矚的戰略思維,站在國內大局和國際大局相互聯系的高度審視中國和世界的發展,善于從全局上思考問題,善于在關鍵時刻作出戰略決策。可見,戰略思維至少包括幾個要素:全局、整體的視角,發展、變化的視角,關鍵時刻關鍵作為。他引用“審大小而圖之,酌緩急而布之,連上下而通之,衡內外而施之”,說明在行動中需要考慮大小、緩急、上下、內外等諸多因素,實際就是強調從全局、從整體看問題的重要性;引用“運籌于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強調要善于謀劃,善于以近見遠、以小見大、以微知著,提高思維的高度和深度;引用“身在兵位,胸為帥謀”,強調要著眼長遠,多思考改革發展的大問題,而不能過于注重個人得失,僅僅將眼光局限在眼前,僅僅考慮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引用“取法乎上,得法乎中;取法乎中,得法乎下”,強調目標貫徹中的遞減效應,啟示我們在制定戰略時要充分運用管理科學的分析方法,力求方案的科學可行;引用“大膽假設,小心求證”,說明要善于判斷事物發展的趨勢,并要以科學的工作方法和實證態度保證判斷的準確性;引用“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當求萬世名”,強調判斷是非、作出決策必須以全局利益作標準,摒棄個人、局部得失。 |
相關閱讀:
- [ 11-21]解讀習近平賀詞背后的大國戰略
- [ 11-21]習近平同新西蘭總理會談 將兩國提升為全面戰略伙伴關系
- [ 11-21]習近平即將對斐濟進行國事訪問
- [ 11-21]習近平出席新西蘭總督邁特帕里舉行的歡迎儀式
- [ 11-21]習近平發來賀詞 網絡安全大咖們怎么看?
- [ 11-21]習近平:希望新方保障輸華乳制品等質量安全
- [ 11-20]習近平同新西蘭總理約翰·基舉行會談
- [ 11-20]習近平同新西蘭總理會談 將兩國提升為全面戰略伙伴關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