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文經典引用看習近平治國理政
2014-11-21 10:37:16? ?來源:學習時報 責任編輯:林晨 李艷 |
分享到:
|
憂患意識和底線思維 底線思維是一種思維技巧,核心是估算可能出現的最壞情況,并且接受這種情況,注重對危機、風險、底線的防范,凡事從壞處準備,爭取好的結果,有備無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動權。中華民族作為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在看待、應對患難、危險方面積累了豐富的實踐智慧,總結出諸多的名言警句,習近平同志對這些名言警句的引用恰如其分地說明了其現實意義。如:引用“禍患常積于忽微”,強調細節的重要性,強調忽視細節、微小錯誤的危害;引用“居安而思危,則終不危,操治而慮亂,則終不亂”,強調只有對危機和風險等負面因素進行提前管控,才能“防患于未然”;引用“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指出我們面對復雜形勢應當持有的態度和作風,應當樹立的思考方式。 腳踏實地和務實精神 習近平同志履新不久就赴改革開放的發軔之地深圳,重提“空談誤國,實干興邦”。他勤勉務實的作風,體現在帶頭提出、貫徹中央“八項規定”,體現在“老虎”“蒼蠅”一起打的反腐決心,體現在扎實推進改革的步伐,同樣體現在清新、樸實的講話中。如講到文風時,引用“文可載道,以用為貴”,強調作風應言之有物、有的放矢,避免官話套話、夸夸其談。講到學風時,引用“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強調認識事物應秉持實事求是的態度,切不可自以為是。講到工作作風時,引用“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強調工作一定要立足實際,從實際出發,務求實效,避免主觀臆測、拍腦門決策;引用“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強調堅持不懈、積少成多、積小成大的道理,我們推進改革正需要這種持之以恒的精神??傃灾?,“不受虛言,不聽浮術,不采華名,不興偽事”,不僅是古人行事的準則,同樣也是我們培養求真務實作風的要求。 |
相關閱讀:
- [ 11-21]解讀習近平賀詞背后的大國戰略
- [ 11-21]習近平同新西蘭總理會談 將兩國提升為全面戰略伙伴關系
- [ 11-21]習近平即將對斐濟進行國事訪問
- [ 11-21]習近平出席新西蘭總督邁特帕里舉行的歡迎儀式
- [ 11-21]習近平發來賀詞 網絡安全大咖們怎么看?
- [ 11-21]習近平:希望新方保障輸華乳制品等質量安全
- [ 11-20]習近平同新西蘭總理約翰·基舉行會談
- [ 11-20]習近平同新西蘭總理會談 將兩國提升為全面戰略伙伴關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更多>>視頻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