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文經典引用看習近平治國理政
2014-11-21 10:37:16? ?來源:學習時報 責任編輯:林晨 李艷 |
分享到:
|
民本思想和為民情懷 中國歷史政治文化中向來有民本的思想傳統,如孟子講“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北宋張橫渠講“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這是傳統文化中的寶貴元素,與共產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方針是一致的,我們應當繼承、發揚這種傳統。習近平同志國學修養深厚,對此自有更深的體會。他引用“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強調勤政為民的重要性,由此也可引申出民主制度建設的重要性,所謂“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正是傳統民本思想的現代體現;尤其是在多次講話中引用鄭板橋的詩句“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教導干部一定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重的位置,切身體察人民的疾苦,凡事以民生為導向;引用“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強調我們為人民服務應有的精神和態度。通過對這些經典詞句的學習,不僅加深了我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精華的理解,更使我們體會到總書記深植內心的為民情懷。 修身立命和自律意識 中國傳統士大夫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以修身為本。以現代視角理解,加強自我修養,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價值觀、事業觀,同樣是我們提高干部素質的首要任務。習近平同志引用“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為政于天下”,強調干部加強自身修養的重要性,可以說是為政的基本條件。具體而言:“為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修身有幾方面突出的要求:其一,清正廉潔,克己奉公,“心不動于微利之誘,目不眩于五色之惑”,潔身自好、廉潔是對公務人員的基本要求,也是黨取信于民的前提要件;其二,謹言慎行,嚴于律己,“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黨員干部只有謹慎約束自己的言行,才能樹立起威信,保證政令的暢通;其三,勤勉盡職,敢于擔當,“為官避事平生恥”,這對一些庸官、懶官無疑是最好的警示。 |
相關閱讀:
- [ 11-21]解讀習近平賀詞背后的大國戰略
- [ 11-21]習近平同新西蘭總理會談 將兩國提升為全面戰略伙伴關系
- [ 11-21]習近平即將對斐濟進行國事訪問
- [ 11-21]習近平出席新西蘭總督邁特帕里舉行的歡迎儀式
- [ 11-21]習近平發來賀詞 網絡安全大咖們怎么看?
- [ 11-21]習近平:希望新方保障輸華乳制品等質量安全
- [ 11-20]習近平同新西蘭總理約翰·基舉行會談
- [ 11-20]習近平同新西蘭總理會談 將兩國提升為全面戰略伙伴關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