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設備采購成收受商業回扣重災區 海南省衛生廳中醫處原處長黃更榮、計財處調研員陳長琨利用國家每年下撥200萬元的扶持中醫藥發展專項資金,在醫療采購中,提前告知供應商采購項目的預算價格、參數指標,甚至在制定采購標準時給予傾斜,收取商業回扣動輒數十萬元。 在海南醫衛系統的系列貪腐案件中,除了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人,部分省級大醫院、市縣醫院收受商業回扣的人員涉及院長、科室主任、主治醫生等,涉案人員中九成以上均在采購環節收受商業回扣,藥品、醫療器械、耗材供應等與醫療相關的行業均有涉及。年僅35歲的一家縣級醫院藥劑科主任王善書在藥品采購中也仿效按照購藥款的2%至3%提取回扣。海南一位參與醫療設備采購的投標商說,為了提前得知醫療設備采購項目的采購信息,最好的方式就是送錢,少則5萬元,多則近10萬元。 本刊記者翻閱大量案卷了解到,采購環節成為醫務人員收受商業回扣的重災區。 首先,由于藥品、耗材采購具有長期性和重復性,且貨款通常定量按期結算,導致商業回扣時間跨度長、次數多,例如,海南一家醫院總務科科長3年9次收受回扣10萬元,檢驗科主任3年18次收取回扣15萬元。 其次,由于醫療器械使用的專業性和差異性,醫院科室很容易在制定產品參數時鎖定特定廠家,為少數干部謀取利益提供了便利。黃更榮坦言,只要院方提出“技術門檻”就可以輕而易舉地確定最后中標人,醫院設置的技術指標,最后能入圍者也就一兩家,招投標也就成了走過場。 “迫切需要完善醫療器械定價、采購制度和標準,加大監管力度。”中國醫藥協會副秘書長莊一強說,醫療設備的采購要形成其他專業監督機構為輔,社會中介機構、供應商、新聞媒體、社會公眾為補充的監督體系,避免通過設定特定技術參數,有傾向性招標。 “筑底織網”仍待加強 本刊記者采訪了解到,海南部分醫務人員收受病人家屬和醫療設備供應商的“紅包”與“回扣”一度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情。2013年海南醫衛系統違規收受“紅包”、“回扣”專項清退中,共有2055人向省紀委廉政賬戶上繳1261.5萬元。一些老醫務工作者痛心地說,現有的醫德教育、考評制度大多流于形式,沒有起到監督和警示的作用。醫務人員收“紅包”、“回扣”現象普遍存在,說明醫療衛生主管部門和部分醫院日常管理存在嚴重漏洞。 從這些貪腐案件來看,首先是部分涉案醫院的領導干部道德底線滑坡,以權謀私,帶壞了醫德醫風。海口市美蘭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原主任陳春杏通過刷公務卡及單位轉賬方式支付女兒婚宴費用十多萬元。海口市第三人民醫院兩任院長“前腐后繼”,前任院長吳邦發任職10年,聘任醫生、護士從中收受“好處費”,在藥品采購、醫療器械采購等方面受賄103萬元,后任院長吳清壯也因受賄罪獲刑5年。 其次,絕大部分涉案醫院的紀檢工作和各項規章制度沒有得到很好執行,群眾監督的約束力比較微弱。從2009年開始,醫衛系統收受“紅包”、“回扣”之風愈演愈烈,然而截至案發前,沒有一人因此受到警告或查處。海口中院辦案法官說,萬寧市人民醫院原院長林俊杰對醫院的管理演變成家長制,院務會議成了一言堂,致使院務會議和招投標等都失去了制度應有的約束效應。 本刊記者了解到,海南省委在案件通報中指出,醫療衛生系統對重點崗位和關鍵環節的廉政風險防控制度建設流于形式,權力運行缺乏監督制約,存在“暗箱操作”和“潛規則”等行業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土壤條件,黨組主要負責人對黨員干部的監管失之于軟、失之于寬。 對此,海南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已制定和完善了規范醫療器械招投標、年度審計、一崗雙責制、醫務公開、定期對“一把手”廉政談話等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整改制度措施。□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傅勇濤 |
相關閱讀:
- [ 11-06]中國將再派醫衛專家赴西非援助抗擊埃博拉疫情
- [ 04-29]衛生工作重點任務近日公布 廈門醫衛尋新突圍
- [ 04-16]五緣灣醫衛慈善用地23日拍賣 五緣灣醫院下周“落地”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