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憂患意識是中國共產黨從嚴治黨的必然要求
2014-11-23 11:19:08? ?來源:求是網 責任編輯:陳瑋 孫靖 |
分享到:
|
今年是毛澤東同志向全黨發出把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作為整風文件來學習的號召70周年。70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44年11月21日,毛澤東在寫給郭沫若先生的信中指出:“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們把它當作整風文件看待。小勝即驕傲,大勝更驕傲,一次又一次吃虧,如何避免此種毛病,實在值得注意。”從這時起,戒驕戒躁、始終保持憂患意識,就深深地融入中國共產黨的作風之中,激勵著黨克服一個又一個艱險、贏得革命建設改革道路上的一個又一個勝利。 在此之前,1944年4月12日,在《學習和時局》報告中,毛澤東列舉從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三次“左”傾再到抗日戰爭初期的王明右傾錯誤,要求全黨同志對于這幾次驕傲,幾次錯誤,都要引為鑒戒,不要重犯勝利時驕傲的錯誤。” 在此之后,1945年7月4日下午,毛澤東同來延安訪問的黃炎培在他的窯洞里長談。這就是著名的“窯洞對”。在這次談話中,黃炎培談到“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周期率”。毛澤東告訴他:“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
毛澤東同志反復強調的這些前車之鑒,說明了三個道理。第一,勝利便會驕傲,小勝小驕傲,大勝更驕傲;第二,驕傲便會犯錯誤,驕傲愈甚,錯誤愈大;第三,錯誤必定會遭受損失,招致失敗。這既是思想認識上的規律,也是作風建設上的規律。因此,始終保持憂患意識、居安思危、不驕不躁,既是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需要,更是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堅持群眾路線的需要。 正因為如此,毛澤東同志在新中國成立前夕,于1949年3月5日召開的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告誡全黨:“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這一點現在就必須向黨內講明白,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我們有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個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武器。我們能夠去掉不良作風,保持優良作風。我們能夠學會我們原來不懂的東西。我們不但善于破壞一個舊世界,我們還將善于建設一個新世界。”這就是著名的“兩個務必”的號召。其實,“兩個務必”號召,同毛澤東同志要求全黨學習《甲申三百年祭》的號召,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一個是在抗日戰爭即將取得全國勝利之際要全黨力戒驕傲,一個是在中國革命即將取得全國勝利前夕要全黨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和艱苦奮斗的作風。這里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毛澤東同志是把“兩個務必”同去掉不良作風、保持優良作風,破壞一個舊世界、建設一個新世界緊密聯系在一起。這說明,始終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和艱苦奮斗的作風,始終保持憂患意識、居安思危,這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永葆其先進性和純潔性應當具備的優良傳統作風。 ??? 中國共產黨為什么必須始終保持憂患意識?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一、中國共產黨長期在復雜艱苦環境中奮斗,這是黨必須始終保持憂患意識的客觀原因。 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沒有合法斗爭的條件,也沒有在中心城市領導都爭取的成功的條件,只有長期扎根在農村,扎扎實實地、一點一滴地做發動群眾、組織群眾、宣傳群眾直至武裝群眾的工作,去做進行土地革命、建立農民武裝直至建立工農政權的工作,然后推動通過工農武裝割據建立起來的革命根據地,乘著敵我斗爭形勢發生有利變化的間隙波浪式發展。再通過十年生聚式的長期積累,并抓住國內時局發生重大變化的歷史機遇,推動革命力量發生量變到質變的轉化,直至最終同敵人進行戰略總決戰,武裝奪取全國政權。這就必須有水滴石穿的精神,必須有堅忍不拔的毅力,必須有愈挫愈奮的斗志,必須有對理想、對信仰咬定青松不放松的定力。 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也是如此。中國是一個貧窮落后、工業基礎薄弱、人口眾多的東方大國,特別是經過近代以來近一百年的戰爭磨難,長期處于“一窮二白”的狀態。中國共產黨執政時,面臨著國民黨統治時期留下的爛攤子,既要解決六億多人口的衣食住行即最起碼的溫飽問題,又要解決醫治戰爭創傷、恢復正常生產秩序、社會秩序的問題,還要解決中國從農業國向工業國轉變的大規模國家工業化的問題。更何況,中國還面臨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長期政治上威脅敵對、經濟上封鎖禁運、軍事上包圍緊逼的態勢。可以說,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所面臨的復雜問題和惡劣環境,遠甚于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 進入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歷史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國際環境空前改觀,但是面臨的嚴峻問題并不少。當時,面臨著“文化大革命”的嚴重破壞,黨和國家政治生活的正常秩序亟待恢復,長期禁錮人們頭腦的“左”的思想亟待撥亂反正,遺留下來的歷史問題、冤假錯案擠壓成山亟待平反昭雪,未來中國的改革發展方向和一系列大政方針亟待明確。就是在這種復雜的情況下,中國共產黨義無返顧地肩負起國家和民族重任,以每五年上一個大臺階的驚人速度,跨過了一個又一個關口,創造出中國奇跡。這種執政奇觀以及當初面臨的風險和挑戰,是中國共產黨以外的其他任何政黨所不曾經歷的。 當今,中國經濟總量已位居世界第二,對世界和平發展的貢獻率、影響力越來越大。在國際金融危機造成的世界經濟長期低迷徘徊的背景下,中國的發展前景依然看好,全面深化改革制造出發展紅利的回旋余地和拓展空間依然很大。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共產黨仍然面臨著一系列改革發展難題。例如,經濟社會發展、區域發展很不平衡,經濟總量與平均指數很不平衡,有效需求不足與結構性產能過剩矛盾突出,實體制造業轉型升級滯后而能耗過高、污染嚴重的問題凸顯,黨內腐敗問題的高發、頻發、易發勢頭還沒有完全遏止下來,等等。因此,即便是取得了驕人的執政業績,中國共產黨仍然要保持清醒頭腦、力戒驕傲。這恐怕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一屆政府、一個政黨不曾遇到的特殊情況。我們要不忘我國仍然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國內主要矛盾始終沒有變,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和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必須始終堅持,毫不動搖。一張藍圖繪到底,實干興邦,空談誤國。不干,半點馬克思主義都沒有。始終保持憂患意識,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 |
相關閱讀:
- [ 11-21]南非共產黨辟謠:鄙黨雖窮,但欠租金那是謊言
- [ 10-11]季明:“群眾路線永不結束”彰顯共產黨宗旨
- [ 09-27]習近平會見俄羅斯共產黨代表團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