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核談判臨“大限” 分歧難彌合期限或被迫延長
2014-11-24 07:12:03?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林晨 陳瑜輝 |
分享到:
|
美國國務卿克里20日晚抵達維也納后就與伊朗外長扎里夫和其他談判代表展開了高密度會談。克里和扎里夫原定于21日離開維也納的計劃也因持續的高密度談判而推遲。 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當地時間22日在維也納表示,伊核問題談判迎來了最關鍵時刻,國際社會從未“如此接近”解決伊朗核問題。盡管在許多問題上仍然存在分歧,但談判氣氛富有建設性。 事實上,在最后一輪談判之前克里曾經強調,達成協議的責任在伊朗,伊朗必須讓步,向全世界證明有意推進和平。伊朗總統魯哈尼則指出,若美國等參與談判的國家不提出“過分要求”,仍可能達成協議。 報道指,伊朗方面并未明確說明“過分要求”是指哪些談判條件。但根據此前消息,經過多輪談判,各方都已將“牌”攤到桌面上。伊朗的訴求是快速徹底地解除制裁,同時保留相當數量的核設施和離心機。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則認為,伊朗未來需要大量離心機。 與此同時美國等西方國家則認為,伊朗已經安裝了1.9萬臺離心機,因此最多允許伊朗繼續運行其中的數千臺,而且現有制裁措施不會立即解除。截至目前為止雙方均無讓步跡象,英美未表樂觀,伊朗核問題風險仍存。 期限再延長可能性大 談判結果或影響國際格局 評論普遍認為,伊核談判的意義早已超越核問題本身,不僅關乎伊朗與西方關系正常化,而且對于地緣政治、反恐與區域穩定乃至國際格局均有重大影響,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 如果此輪談判再次失敗,各方分歧無法彌合,這將意味著歷時一年的談判努力付之東流。伊朗前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時期的惡性循環可能重演:西方國家重拾經濟制裁大棒,伊朗則在“民族主義”情緒下加快核計劃推進,反過來刺激西方制裁加碼。任其演化,都可能導向戰爭。 |
相關閱讀:
- [ 11-22]德國外長稱伊朗核談判能否取得成果仍是未知數
- [ 11-22]伊核問題難以承受談判破裂之殤
- [ 11-22]新聞分析:伊核談判走向何方
- [ 11-21]伊核問題最后一輪談判將到期 各方均無讓步跡象
- [ 11-21]伊核談判進入倒計時 結果難料分析稱或再延長
- [ 11-20]美國務卿克里將赴維也納參加伊核問題談判
- [ 11-19]德媒:伊核問題進入最后談判 各國代表舉步維艱
- [ 11-17]美媒稱奧巴馬急于在伊核談判上表現 或事與愿違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更多>>視頻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