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路橋上一處魚鳥售賣點,打起了“放生鳥”的噱頭。(記者 王建偉 攝) 省城多處花鳥市場內,不少生意人打著放生的旗號售賣野生動物,不少心存善念的市民前來購買后放生。然而,偶有動物前腳被放生,后腳就有人前來捕捉的尷尬境況。放生對野生動物是好事還是壞事,這個問題似乎并不明了。 24日,本報刊發《野生鳥“黑市”藏英雄山鳳凰山》一文,引來社會關注。英雄山鳥市上一位攤主用細繩拴著喜鵲,公開叫賣。在鳳凰山鳥市,有的商家甚至公開在自己的店門上貼出“野生鳥”的標識,據了解,由于家養的鳥類難以適應自然環境,因而用于放生的鳥,多數是從市場上購買的非法捕獲的野生鳥。 “麻雀3塊,黃雀5塊,金翅10塊。”24日下午1時,省城少年路橋上的一位女攤主向記者報價,鳥籠子上放置著一塊寫有“放生鳥”字樣的紙板,下方標注著聯系電話,攤主承認麻雀是野生的。 24日下午2時,記者來到省城某水域,這里是不少愛心人士的放生之地。幾位市民卻拿著漁網和釣魚竿在此捕魚。水域附近還有兩處魚鳥市場,不少烏龜、魚等都在盆子里等著出售。“這些龜都是那片水里的。”看到記者有些懷疑,該攤主再次肯定地說,“龜就是從水里逮的”。而此前更是有媒體報道,有人拿著魚到水邊放生,但前腳放生,后腳就有市民拿著網子捕撈的場面。 濰坊的張先生是一位85后,經常參加一些放生的活動。“參加放生活動,是出于善心,看到動物被關在籠子里,不忍心,怎么說這也是一條生命。”在張先生看來,“放生之后,也許會有一部分死了,但總會有存活的。” 野生動物保護主義者王惜羽(化名)則說,“放生不是在幫鳥,而是在害鳥,不僅變相刺激了鳥類貿易市場,鼓勵捕捉和販賣鳥類的行為產業化,而且不恰當放生甚至會造成生物物種入侵,破壞生態平衡。”(見習記者 王建偉 李陽) |
相關閱讀:
- [ 11-24]“炫獵”再揭野生動物保護之殤
- [ 11-24]官方稱網爆獵殺野生動物事件未發生在西藏墨脫
- [ 11-23]網曝西藏墨脫野生動物遭獵殺 林業公安介入調查
- [ 11-22]福州林業部門突擊檢查非法經營野生動物行為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