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研究員 朱巍 近日,首屆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正式在北京啟動,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副組長劉云山指出,“網絡信息人人共享,網絡安全人人有責”,只有不斷增強全民網絡安全意識,才能真正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最終建立起網絡強國。 習總書記對網絡信息安全與發展的關系曾作出過科學論斷,“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網絡時代的信息交互與傳播模糊了國界,自媒體的昌盛改變了傳統傳播與表達方式,互聯網技術與傳統產業的融合已經成為不可逆的趨勢。網絡互聯互通的開放性為社會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機遇,網絡已經成為改變民眾生活和企業發展的“阿里巴巴寶庫”、同時,我們也應清楚地認識到,網絡中仍充斥著網絡謠言、網絡詐騙、暴恐信息等大量有害信息和低俗信息,嚴重危害到公民合法權益,制約著網絡經濟發展,甚至危害到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 因此,確保網絡信息安全和網絡法治化就成為建設網絡強國的前提條件,既是保護網民合法權益和網絡經濟發展的應有之義,也是維護國家網絡主權和國防安全的必要條件。維護網絡信息安全就是要切實落實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依法治國內容,將“依法管網、依法辦網和依法上網”轉化到具體的政府管理方式、企業發展模式和網民上網習慣之中。 網絡法治化就是將遵守憲法和法律作為“管網、辦網和上網”行為的基本底線,既強調法律責任的事中和事后監管追責,也要強調事先法律規范和法律指引;既要以信息安全發展帶動網絡經濟社會健康發展,也要以信息安全為標準規范網絡技術有序發展;既要充分保障網民和網絡經濟體合法權益,也要以信息安全作為網絡行為和經營的基本標尺。只有充分認識到網絡信息安全對網絡發展的重要性,才能避免網絡淪為“潘多拉魔盒”。 互聯網本身性質的“互聯互通”,決定了網絡法治化方式應是“共享共治”。網絡時代中,人人都是信息的享用者和發布者,建設法治、安全和誠信的網絡環境是全體社會期盼之事,讓網絡空間晴朗起來無論是對網民個人還是國家,意義都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本次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就是將網絡法治化與民眾生活結合起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只有全民學法、懂法,才能守法和用法。 網絡安全宣傳周系列活動的舉辦,也將是對網絡安全和輿情環境的一次法治洗禮,幫助人們了解掌握網絡安全常識和技能的同時,提高全社會對網絡信息的分辨能力和對有害信息的抵御能力。讓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能量成為網絡傳播主旋律,讓“中國好網民”成為網絡行為的新指引,讓網絡技術真正成為我們建設網絡強國的“阿里巴巴寶庫”。 |
相關閱讀:
- [11-26] 網絡安全與法治化是建設網絡強國的前提
- [11-26] 網絡安全與法治化是建設網絡強國的前提
- [11-26] 網絡安全與法治化是建設網絡強國的前提
- [11-26] 網絡安全與法治化是建設網絡強國的前提
- [11-26] 網絡安全與法治化是建設網絡強國的前提
- [11-26] 網絡安全與法治化是建設網絡強國的前提
- [11-26] 網絡安全與法治化是建設網絡強國的前提
- [11-26] 網絡安全與法治化是建設網絡強國的前提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