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國務院常務會議加快發展服務外包產業新舉措
2014-11-27 07:04:20?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瑜輝 |
分享到:
|
新聞分析:塑造“中國服務”品牌 ——業內解讀國務院常務會議加快發展服務外包產業新舉措 2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對加快發展服務外包產業、打造外貿競爭新優勢作出部署。業內人士認為,在貨物貿易傳統競爭力削弱的背景下,推動中國服務外包發展,對形成外貿發展新亮點、促進國內現代服務業發展以及擴大就業渠道意義重大。 與備受關注的“中國制造”相比,“中國服務”對很多人仍相對陌生。事實上,我國服務外包產業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目前已成長為僅次于印度的全球第二大服務外包國。 來自商務部的統計顯示,今年前10個月,我國共簽訂服務外包合同150217份,合同金額和執行金額分別為818.4億美元和611.8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6.3%和33.4%。 同時,與人們傳統觀念中“服務外包”就是電話服務、數據服務不同,我國服務外包產業向高端業務拓展態勢明顯,生物醫藥研發、產品技術研發、工業設計等高附加值的知識流程外包與提供商業解決方案的業務流程外包占比日益增大。 在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副教授姜榮春看來,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產業發展進入轉型期等多重因素影響,近兩年我國服務外包總體增速有所放緩,但仍明顯高于同期貨物貿易和宏觀經濟整體增速,是最有活力的經濟領域之一。發展服務外包產業,有利于形成我國對外貿易的新亮點和促進經濟轉型的新支撐。 更重要的是,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服務外包產業對中高端人才的集聚效應明顯。截至2013年11月底,我國服務外包行業已吸納從業人員511.3萬人,其中大學(含大專)以上學歷344.2萬人,占從業人員總數的67.3%。“服務外包產業已經成為解決大學生就業的重要渠道。”商務部服務貿易和商貿服務業司司長周柳軍說。 不過,伴隨全球宏觀經濟環境變化,我國服務外包產業同樣也面臨著人力資源成本與發達國家差距縮小、主要國際市場萎縮、國內外競爭加劇、企業經營壓力增大等一系列挑戰。 姜榮春認為,以信息處理和知識生產為主要內容的服務外包產業與傳統產業有本質不同,現行以制造業為核心的政策支持體系很難直接移植。例如,與制造業有設備、廠房等有形資產可以充當抵押物不同,服務外包企業最重要的資產是人力資源,很難評估、抵押,加大了企業融資難度。 |
相關閱讀:
- [ 11-26]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
- [ 11-26]國務院今日開校園足球會議 足協新項目將啟動
- [ 11-26]國務院安辦轉發我省安全生產“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規定
- [ 11-25]國務院常務會議8提融資問題 專家:激發實體經濟活力
- [ 11-25]國務院同意并正式印發《四川天府新區總體方案》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