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版權熱點輿情綜述 早在2010年,我國已將保護知識產權提升為國家戰略。近日,李克強總理在杭州會見出席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中外代表并同他們座談時承諾,中國政府愿與各方一起,維護網絡安全,保障互聯網企業用戶的合法權益,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網絡詐騙、侵犯個人隱私等違法行為。 與此同時,國家有關部門也亮出了網絡知識產權保護的“執法之劍”。2005年9月,在中宣部和原信息產業部、公安部等部門的有力配合下,國家版權局率先在國內開展網絡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啟動了打擊網絡侵權盜版專項行動,由此拉開了連續10年、延續至今的網絡專項治理行動。2010年,網絡專項行動被命名為“劍網行動”。2005年至今,共查辦互聯網侵權盜版案件4241起,依法關閉侵權盜版網站1926個,沒收服務器及相關設備1178臺,罰款783萬元,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案件322起,有效打擊和震懾了網絡侵權盜版活動,網絡版權保護環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然而,有關人士也指出,雖然目前我國網絡版權保護取得一定的成績,但網絡版權保護形勢還依然嚴峻:一是P2P、IPTV、微信、微博、播放器、機頂盒等不斷出現的網絡新技術和新應用給版權保護提出了新課題,新技術的應用往往會造成大量未經授權使用作品的侵權盜版行為出現;二是我國實行版權保護時間較短,目前網絡版權保護水平總體上還處在一個初步發展的階段,網絡侵權盜版現象還比較嚴重,特別是一些音樂網站、文學網站、視頻網站等未經授權復制、上載和傳播他人作品,并以此牟取非法收入,嚴重侵害權利人的合法權益,擾亂網絡傳播秩序,也阻礙了以內容為資源的文字、音樂、影視、軟件等產業的健康發展。 面對這一嚴峻形勢,最根本的解決辦法是將版權等知識產權保護納入依法治國的歷史進程。今年10月23日,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在第二大點“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憲法實施”的第四小點“加強重點領域立法”中專門提及:“完善激勵創新的產權制度、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和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體制機制”。針對互聯網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法律適用問題,近年來我國互聯網法律法規建設舉措連連。2012年11月26日,最高法制定《關于審理侵害信息網絡傳播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為正確審理侵害信息網絡傳播權民事糾紛案件,依法保護信息網絡傳播權提供了法律支持。2013年9月,最高法、最高檢聯合制定《關于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網絡誹謗、尋釁滋事等案件適用哪些法律作出司法解釋。今年10月9日,最高法又公布了《關于審理利用信息網絡侵害人身權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旨在解決公民遭到網絡誹謗、侵權時如何訴諸法律的問題。這三大法規標志著我國互聯網法律問題的裁判規則體系已經初步形成,對于建立和諧有序的網絡環境具有重要的意義。 (人民網資訊部陸周莉,人民網輿情監測室主任數據分析師趙大荔、數據分析師王慶娟、數據專員譚絲妲) |
相關閱讀:
- [ 11-27]友臣肉松餅“金絲”商標侵權案勝訴,維權成功
- [ 11-27]常被侵權者更要尊重知識產權
- [ 11-26]友臣“金絲”商標侵權案勝訴 呼吁企業增強維權意識
- [ 11-24]手機流量被清零 長沙消費者訴移動侵權二審敗訴
- [ 11-24]陌陌疑卷入侵權糾紛 關鍵商標項遭搶注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