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在十字路口上看好中國 強調歐中關系最好時期
2014-12-02 07:54:23? ?來源: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林晨 李艷 |
分享到:
|
自傲和挑剔的歐洲需要魄力 在有著“歐盟外交部”之稱、類似于美國“國務院”的歐洲對外行動署,《環球時報》記者見到多名歐盟官員。歐洲對外行動署作為歐盟對外政策執行部門,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歐盟的對華政策主要就出自這里。 美國知名中國問題專家蘭普頓曾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世界上學習漢語人數最多的西方國家是美國,世界上赴中國留學與經商人數最多的西方國家也是美國。這就是美國和歐洲的區別。 一名歐盟主管教育和人文方面的政策官員告訴記者:“中文太難學了。一些歐洲人有時也會擔心,中國會不會是下一個日本?日本快速發展時,也有日本成為世界第一的說法,當時,一些歐洲人努力學習日語,可是現在又有多大用呢?”這名歐盟官員的話,代表了一些歐洲人的觀點,他們認為最好的陽光永遠是在歐洲。至于中國,歐洲至少看見了它快速增長的經濟和希望,另一方面,又似乎“在文化上有些不適應,沒有準備,不愿接受”。 歐盟主管對華政治與外交政策的一名高級官員還和記者聊起美國兩黨政治的相互“殘殺”,導致工作低效,他甚至批評美國國會讓奧巴馬總統又成了“跛腳鴨”。但當談到斯諾登事件會不會讓歐洲和美國關系疏遠時,他又笑著說,歐盟依然堅持信息自由和互聯網自由,會推動互聯網法治,“局部的事件不會本質上影響歐美關系的未來”。 對于歐洲這樣“高高在上”的“自傲感”與政治上追求“完美”的“挑剔性”,某種程度上讓歐洲整體上正在更加“女性化”,拘泥于細節,缺乏男性的陽剛、大氣和魄力。這是《環球時報》記者此行歐洲的另一個感受。 |
相關閱讀:
- [ 10-15]李克強會見意大利總統納波利塔諾
- [ 10-12]李克強會見歐洲議會議長舒爾茨
- [ 10-12]李克強會見盧森堡首相貝特爾
- [ 10-11]李克強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共同會見記者
- [ 10-09]歐洲議會議員組建新一屆歐中友好小組
- [ 06-18]李克強卡梅倫見記者:打造共同增長包容發展伙伴關系
- [ 04-01]習近平訪歐盟總部:把貿易摩擦的火花壓下去
- [ 03-18]專家解讀:習近平訪歐將深化經貿合作促共贏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更多>>視頻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