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交通事故中,因肇事者逃逸或事故雙方經濟困難等原因繳不起醫療費,使傷者得不到及時救治的現象時有發生。為此,各地近年來陸續成立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用于墊付交通事故中受害人的醫藥費用,但雪中送炭的“救命錢”有時難以追償。 雪中送炭的“救命錢” 兩年來,林南祥每隔幾個月就會接到南昌市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的電話,問他能否償還此前墊付的救助金。這源于兩年前他遭遇的一場車禍。 2012年11月在南昌市紅谷灘新區的一個工地附近,林南祥與他的同鄉被一輛橫穿出來的三輪摩托車撞到,是林南祥的兒子林若輝將二人送到醫院。檢查發現,林南祥的右腳粉碎性骨折,他老鄉顱內出血并有腦震蕩癥狀。 治療不能耽誤,肇事者卻銷聲匿跡。林若輝只好借錢先把醫藥費墊上。處理事故的交警告訴他,肇事的三輪車沒有牌照。事故地點的監控也因距離較遠,無法獲取更多有效信息,一時很難找到肇事車主。傷者無處索賠,還得承擔7萬多元的醫療費用。 在工地打工的林若輝和父親來自廣東揭東縣農村。這場飛來橫禍讓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借遍親友后,林若輝試著向設立在南昌市財政局下的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提出救助申請,沒想到很快就得到回應。在向醫院和交警部門核實了相關信息后,救助基金管委會一共為兩位傷者墊付了4.7萬元醫藥費。 林南祥只是眾多救助基金受益者中的一個。據了解,自2010年7月成立以來,南昌市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已為40多起道路交通事故中的受害人總共墊付了120多萬元醫藥費用。 償還者寥寥無幾 記者采訪了解到,救助基金的“雪中送炭”并沒有換來受助人的“欠債還錢”。目前各地設立的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普遍面臨追償難。根據救助細則,交通事故受害人在領取救助款項時,都要在一份《承諾書》上簽字,要求受助人將肇事者支付的賠償款優先償還救助金,但真正履行這一承諾的人卻寥寥無幾。 江西省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2013年財務收支情況公告顯示,全省救助交通事故受害者842人,墊付救助金總額1763萬元,但追償回來的資金只有101萬元。 調查發現,造成墊付資金追償難存在諸多原因。基金管委會工作人員、南昌市財政局條法稅政處副處長劉海軍說,從目前墊付情況看,有一半以上屬于肇事逃逸,破案難度大,遲遲找不到事故責任方,無人償還;同時大部分來申請的事故雙方家庭經濟條件原本困難,遭遇事故后更是難上加難,無力償還;此外,還有一些人認為反正這些錢都是政府的,墊付之后,不想償還。 多舉措破解追償困境 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而設立,資金來源主要是從機動車的交強險中提取和政府財政補貼等,墊付的資金在明確事故責任方之后需要依法償還。 道路交通救助金是一種社會公益性基金,如果惡意拖欠,拒不償還,不僅有損個人誠信,也會妨礙救助效益的發揮,甚至影響到基金的正常運轉。 劉海軍說,目前南昌市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管委會正在加強和交警、衛生等相關部門的溝通,建立信息反饋報送制度,及時了解交通肇事案件的進展,通過各種手段提高追償的效率。(記者 劉彬) |
相關閱讀:
- [ 12-03]平潭交通事故警示平潭人
- [ 12-03]交通事故成廈學生安全最大"殺手" 需牢記"九不要"
- [ 12-01]漳州:一場追尾交通事故揪出一非法持有毒品嫌疑人
- [ 12-01]國務院處理兩起重大交通事故 責成兩地政府作檢查
- [ 11-30]安監總局通報西藏拉薩“8·9”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調查結果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