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APEC期間很多治霾措施難以常態化
2014-12-04 06:52:38?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進入供暖季以來,北方多個城市的空氣質量隨之轉差。不少治理霧霾的措施,都會影響就業、收入、出行等民生事務,該如何兼顧?怎樣才能走好治霧霾、保民生的平衡木?記者進行了調查。 ——編 者 APEC期間經驗,哪些可延續? 專家表示,“APEC藍”的生成模式中,很多措施屬于臨時性的,難以常態化,比如企業大面積停產停工等。 中國環境科學院副院長柴發合認為,APEC會議期間空氣質量保障最大的特色,是區域聯防聯控真正落到了實處。不僅環保部派了16個督查組,北京、河北、天津、山東、山西、內蒙古也派了好多檢查組,不折不扣地落實大氣污染防治措施。“這一次的‘APEC藍’,是機制把大家帶動起來了。從長期來說,我們要有一個真正鐵腕的聯防聯控機制,而不僅僅是協商、情況通報等。” 據柴發合介紹,霧霾的主要來源為燃煤、工業排放、揚塵、機動車。解析霧霾來源,北京霧霾的首要來源是機動車,天津霧霾的首要來源是揚塵,石家莊霧霾的首要來源是燃煤。APEC期間,各地都是針對各自的主要污染來源情況,有的放矢地制定了空氣質量保障方案。 至于將來需要鞏固的經驗,柴發合表示,首先是加快能源結構調整,實施更多的清潔能源替代,提高對燃煤的控制。其次是強化對燃煤設施的污染物防治,這一直是企業污染防治的重頭戲。“關停企業立竿見影,但這在很大程度上是臨時性措施,不能復制。更重要的是強化監管,讓其污染物排放降到最低限度,這是完全可以復制的。” 11月的最初10天,河北廊坊帝龍新材料有限公司7條生產線全部停產,廠區顯得異常安靜。“車間工人都放了假,其他部門人員可以選擇性上班。”總經理陳智劍說。APEC會議之后,帝龍并沒有停止環保改造的步伐。“我們已經開始著手鍋爐煤改氣工程的前期工作,將來會逐步使用清潔能源替代。”陳智劍說,“同時,為了進一步節能降耗,實現綠色生產,我們公司正在申請通過清潔生產審核,材料已經遞交了。” APEC期間,北京及周邊地區還嚴格實施了機動車單雙號限行。柴發合表示,將來公務車能否進一步壓縮、限行措施能否優化,都值得研究。 |
相關閱讀:
- [ 11-27]頤和園等6家公園擬推APEC游 報團人數持續增加
- [ 11-25]發改委官員:“APEC藍”常態化不是不能實現
- [ 11-25]發改委:到2030年“APEC藍”不是不能實現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