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氣候之聲”展覽共分為三大場館:展位館、主題館和原住民館。其中最大的主題館又按照森林、海洋、山川、能源、可持續發展城市5個主題分類,所有展館都大量使用了木質、金屬制等可回收環保材料,新穎的觸摸屏幕和智能手勢感應再搭配環繞立體聲,對于還在上初二的女生拉奎爾來說,這里的一切都很新奇有趣。“氣候之聲這個展覽特別有趣,像我們這些青少年有機會了解到我們居住的星球正在面臨什么樣的問題。秘魯有森林、有海洋,大人們正在積極參與保護我們的自然環境。我和同學們現在正參觀海洋區,我還要繼續參觀學習更多東西,這個展覽能幫助我們樹立起更好的環保意識。” 為了樹立本國公民的環保意識,秘魯政府其實采取了很多簡單卻引人關注的行動。現在利馬市區內有好幾個廣場綠地上都設立了一個巨大的綠色氣球,上面有醒目的大字標注著:內有一噸重的二氧化碳,請關注氣候變化。看來,利馬氣候大會的召開也變成了一場秘魯的全民環保教育活動。但來自利馬的中學老師薩拉覺得,不到半個月的利馬氣候大會僅僅是過眼云煙,最重要的是平時就必須注意對學生們的環保教育。“我們這次從秘魯的眾多學校里選出了環保教育開展得最好的幾所學校,組織他們的學生來首都的‘氣候之聲’展覽參觀。這些孩子平時都非常熱心環保,參加了許多回收材料活動,有些同學甚至還參加了全國性的環保創新技術活動。” 在同樣使用了現代多媒體科技展示原住民生活的大廳旁邊,記者看到了來自安第斯深山的原住民正在擺地攤賣手工藝品,她們連秘魯官方使用的西班牙語都不怎么會說,也不知道什么是減排或者什么是溫室效應,對他們來說重要的是森林河流湖泊,重要的是對大自然的敬畏。對此,在原住民館工作的環保組織志愿者卡蘿·科雷亞女士解釋說:“原住民的展覽一方面是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向世界展示他們真實的生活。現場我們設立了售賣特色手工紀念品的攤位,這既是為了給原住民提供經濟支持,也是為了讓他們在氣候大會期間獲得一個機會向世人展示自己生活的機會。這些用果實種子和骨頭等天然材質制作的手工藝品,也是在告訴大家如果不夠關注自然保護,很多東西我們都將失去。” |
相關閱讀:
- [ 12-03]聯合國官員希望氣候大會應盡快達成并執行減排協議
- [ 12-02]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秘魯開幕
- [ 11-25]官方解讀中國2030年左右碳排放達峰值:目標科學客觀
- [ 11-25]發改委回應出臺氣候變化立法:尚無明確時間表
- [ 11-25]發改委官員:“APEC藍”常態化不是不能實現
- [ 11-25]發改委回應出臺氣候變化立法:尚無明確時間表
- [ 11-23]美麗極地照片揭示氣候變化
- [ 11-14]美將向聯合國捐資30億美元 幫窮國應對氣候變化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