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西安12月5日電(記者 馮國)記者從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今年3月,陜西華陰市一村民在修建房屋時發現一座未受盜擾的唐代墓葬,經專家最新研究發現,墓主人竟然在唐高宗時期任敦煌縣令,后死于東都洛陽工作崗位上,這為研究絲綢之路文化交流史和古代中國異地為官制度等提供了鮮活資料。 據了解,這座唐代墓葬位于華陰市夫水鎮連村,是一座斜坡道單室磚券的夫婦合葬墓。它坐北向南,整體長約16.5米,深4.5米,其結構主要由墓道、甬道、封門、墓室四部分組成。經考古人員現場清理發現,該墓墓室文物保存基本完整,共出土陶器、銅器、鐵器、石器等隨葬品70余件(組)。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劉呆運說,根據出土墓志記載,墓葬是墓主人宋素與其夫人王氏同穴合葬墓,宋素在唐高宗顯慶年間曾任沙州的敦煌縣令,相當于現在的敦煌市長;該墓的發現,為了解同時期唐代敦煌史料和陜西關中地區不同的墓葬文化及絲路交流史等提供了實物資料。 記者看到,宋素墓出土有精美的鎮墓獸、天王、文官、武官、駱駝和馬等陶俑,還有一些騎馬俑和仕女俑都制作得非常精致而特別。它們的特點和關中地區稍微不同,一些騎馬俑人物造型還是比較少見的,應是更多繼承了洛陽地區隋唐墓的特點。 劉呆運說,出土墓志顯示,在唐高宗時任沙州敦煌縣令的墓主人宋素,薨于檢校東都宮任上(即死在東都洛陽的工作崗位上)。鑒于墓主人在敦煌做過縣令,后又在唐東都宮廷任職,該墓的意外發現,為專家深入了解其時中央與地方官員的升遷制度等提供了實物資料。 敦煌是絲綢之路的重鎮,在唐高宗時期更是東西文化和物質交流的必經之地。胡俑、駱駝俑等墓葬出土物,一方面見證了絲路文化影響的深遠,一方面也佐證著“身居要津”的絲路官員處理中外商旅、使節和宗教信徒等事務面臨著更多考驗。 |
相關閱讀:
- [ 08-19]成都發掘唐代庭院或與宣華苑有關 系皇家園林
- [ 08-16]14尊南北朝及唐代石雕佛像珍品亮相廣東韶關
- [ 08-01]西安土堆里發現唐代"開元通寶"銅錢 村民開挖(圖)
- [ 07-29]唐代“黑石號”沉船珍寶開展再現長沙窯風韻
- [ 07-11]四川一古鎮千年銀杏遭雷擊"腰斬" 相傳為唐代詩人栽種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