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中國糧食威脅論”不存在
2014-12-05 11:57:45?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張海燕 李艷 |
分享到:
|
新華網北京12月5日電(記者 孫博)在今天國新辦介紹我國今年糧食生產形勢的發布會上,農業部總經濟師、新聞發言人畢美家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今后我們可能還要適當進口一些國內短缺的品種,但是谷物進口不會大幅增加,所以“中國糧食威脅論”是不存在的。 [新華社記者]: 請問畢總,今年我國糧食進口情況怎么樣?進口的主要品種和原因分別是什么?您怎么看待一方面增產,一方面進口不斷增加的問題? [畢美家]: 您的問題非常好,也是很多朋友經常問我的。糧食連年增產,而且我們的進口每年都在增加,許多人都有這個問題。我想回答這個問題應該是肯定的,我們的政策沒有改變,我們的信心也是非常堅定的。去年中央提出構建新形勢下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就是要堅持“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方針,核心要義是要端牢中國人的飯碗,這個飯碗主要裝中國糧。這是我們大的一個思路。在這里我想說三句話回答你的問題:第一句話,中國靠自己解決了13億人的吃飯問題。剛才講到中央審時度勢提出構建新形勢下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也就是上面講的20字方針。這是中央立足基本國情、著眼長遠發展提出的重大國家戰略,鮮明地展示了中央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堅定決心,明確地提出了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底線。我要說明一點,提出保谷物、保口糧并不是糧食生產的任務減輕了,目標降低了,其他品種的作物可以不管了,而是要集中力量保重點。這是由我們的資源稟賦決定的,我們必須作出取舍。 [畢美家]: 第二句話,靠國際市場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是靠不住的,也是不現實的。我有兩點認識:一是世界的糧食貿易量是有限的。據我們了解,目前全球每年的糧食貿易量在5000億斤到6000億斤,這個貿易量不足我們國家糧食需求的一半,大米的貿易量是700億斤左右,僅相當于我國大米消費量的1/4。再一個就是人家也不可能把這些糧食都賣給我們,而且我們從世界上買糧,大國效應是非常明顯的,我們買什么什么貴。近年來,我們國家的糧食進口量是有所增加的,但是總量并不是很大,主要是因為國際市場上的糧價比我們低,同時還為了滿足我們國內多樣化的消費需求,這也需要適當進一些優良的品種進行調劑。目前水稻、小麥、玉米這三大谷物的進口量僅占我們國內產量的2.4%,還是比較低的。今后我們可能還要適當進口一些國內短缺的品種,但是谷物進口不會大幅增加,所以“中國糧食威脅論”是不存在的。中國不會到國際市場上去過多地采購谷物,因為我們的戰略就是保證基本自給。再一個就是考慮到我國農民的就業和增收。我們國家有2.6億農戶,他們大多是小農戶,不同于歐美的大農場。即使將來城鎮化水平高了,也是一部分農民進城,占相當比重的農民將仍然依靠農業生活,因此進口糧食還有一個與農民增收的平衡問題,我認為這正是我們國家糧食安全戰略20字里所強調的“適度進口”所包含的意思。 [畢美家]: 第三句話,中國有信心、也有能力解決好13億人的吃飯問題。我們國家用了世界上不到1/10的耕地,生產了世界上1/4的糧食。現在全球的糧食產量大概是24億噸,我們產了6億噸,我們養活了世界上1/5的人口。這是中國創造的奇跡,也是對世界糧食安全的貢獻。未來我們將繼續鞏固農業基礎,牢固夯實糧食生產的三大支柱——有政策的支撐、科技的支撐、基礎設施的支撐,特別是確保耕地的紅線,這樣我們國家的糧食安全就有了實實在在的基礎。謝謝。 |
相關閱讀:
- [ 12-03]政府網站評估發布:商務部、農業部、科技部位列前三
- [ 11-27]我縣組織收看國家農業部等五部門聯合電視電話會議
- [ 11-20]產業格局逐步形成 泉州7類12種農產品列入農業部規劃
- [ 11-17]農業部調研組到我縣調研農產品質量監管工作
- [ 11-15]農業部: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和檢驗監測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